海水淡化:市场前景广阔 装备制造业受益
2013-01-15 14:26
来源:
OFweek工控网
发展仍存问题
虽然,“海水淡化的春天已经到来”,但是国内海水淡化工程的进程仍是雷声大、雨点小。事实上,国内在海水淡化方面仍存在技术与成本两个短板。
在技术方面,目前国际上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是“热法”与“膜法”,我国海水淡化也基本采用这两种办法。但技术落后是阻碍海水淡化进程的重要原因。以占据我国海水淡化市场份额67%的反渗透法技术为例,其最主要的核心原材料反渗透膜几乎被国外企业所垄断,目前中国有90%的反渗透膜仍需从国外进口。在此前青岛实施的淡化海水入户计划中,所选择的相关设备均招标自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国产设备厂商在分享海水淡化这块蛋糕时明显处于下风。
在成本方面,“热法”的缺点是耗能高,这种办法必须付出水的气化热能耗,成本非常高,多数建在火电厂等热源附近。“膜法”在能耗方面较优越,但因为膜阻力大,过程中需要用到高压泵,实际能耗仅比热法低10%~20%,而且膜的价格不菲,寿命又短,每年有50%的衰减,因此成本也不低。这就意味着,无论哪种方式,都要解决成本问题,而这恰恰是国内目前的短板。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7月22-29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第三届安富利汽车生态圈峰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即日-8.30免费下载>>> 福禄克在线温度监测应用案例手册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英飞凌新一代智能照明方案赋能绿色建筑与工业互联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