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变量访问被ARM架构安排的明明白白!

2020-12-15 10:05
一口Linux
关注

作为过来人,我发现很多程序猿新手,在编写代码的时候,特别喜欢定义很多独立的全局变量,而不是把这些变量封装到一个结构体中,主要原因是图方便,但是要知道,这其实是一个不好的习惯,而且会降低整体代码的性能。

另一方面,最近有幸与大神「公众号:裸机思维」的傻孩子交流的时候,他聊到:“其实Cortex在架构层面就是更偏好面向对象的(哪怕你只是使用了结构体),其表现形式就是:「Cortex所有的寻址模式都是间接寻址」——换句话说「一定依赖一个寄存器作为基地址」。

举例来说,同样是访问外设寄存器,过去在8位和16位机时代,人们喜欢给每一个寄存器都单独绑定地址——当作全局变量来访问,而现在Cortex在架构上更鼓励底层驱动以寄存器页(也就是结构体)为单位来定义寄存器,这也就是说,同一个外设的寄存器是借助拥有同一个基地址的结构体来访问的。”

以Cortex A9架构为前提,下面一口君详细给你解释为什么使用结构体效率会更高一些。

一、全局变量代码反汇编

1. 源文件

「gcd.s」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ldr  sp,=0x70000000         get stack top pointer
 b  main

「main.c」


* main.c

*  Created on: 2020-12-12
*      Author: pengdan

int xx=0;
int yy=0;
int zz=0;
int main(void)

xx=0x11;
yy=0x22;
zz=0x33;
while(1);
   return 0;

「map.lds」

OUTPUT_FORMAT("elf32-littlearm", "elf32-littlearm", "elf32-littlearm")
OUTPUT_FORMAT("elf32-arm", "elf32-arm", "elf32-arm")
OUTPUT_ARCH(arm)
ENTRY(_start)
SECTIONS

. = 0x40008000;
. = ALIGN(4);
.text      :

 gcd.o(.text)
 *(.text)

. = ALIGN(4);
   .rodata :
{ *(.rodata) }
   . = ALIGN(4);
   .data :
{ *(.data) }
   . = ALIGN(4);
   .bss :
    { *(.bss) }

「Makefile」

TARGET=gcd
TARGETC=main
all:
arm-none-linux-gnueabi-gcc -O1 -g -c -o $(TARGETC).o  $(TARGETC).c
arm-none-linux-gnueabi-gcc -O1 -g -c -o $(TARGET).o $(TARGET).s
arm-none-linux-gnueabi-gcc -O1 -g -S -o $(TARGETC).s  $(TARGETC).c
arm-none-linux-gnueabi-ld $(TARGETC).o $(TARGET).o -Tmap.lds  -o  $(TARGET).elf
arm-none-linux-gnueabi-objcopy -O binary -S $(TARGET).elf $(TARGET).bin
arm-none-linux-gnueabi-objdump -D $(TARGET).elf > $(TARGET).dis
clean:
rm -rf *.o *.elf *.dis *.bin

【交叉编译工具,自行搜索安装】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