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历史进程中的方大:供给侧改革核心受益者

文 | 杨旭然

编辑 | 王方玉

出品 | tide-biz

其实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简称“辽宁方大”)也算不上是那种追求闷声发财的“大鳄”。至少在两件事上,这家民营企业集团已经可以称得上相当高调,甚至达到了“破圈”的效果:

9月13日,*ST海航发布公告称,已经确定海航集团航空主业战略投资者为辽宁方大,若投资完成,战略投资者可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这笔投资被广泛瞩目,主要原因就是海航在舆论场上的漩涡:2020年海航巨亏687亿元,并且在2021年一季度续亏30亿元,其亏损的原因是此前几年臭名昭著、高达数千亿元价值的海外并购;

另外就是多次“现金墙”事件。

方大现金墙最早在网络上流传是在2018年1月,当时发放的主体是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辽宁方大旗下江西萍钢的子公司;

2019年初,方大旗下东北制药也堆起了现金墙发放年终奖;到2020年,方大现金墙形成了惯例,旗下三家公司同时堆放;2021年初,方大特钢的现金墙玩出了花样,用总额3.12亿元的百元钞票垒起 “山”字现金墙,寓意为“金山银山”。

不了解辽宁方大的人,会惊诧于为何这家民营企业有如此能量。而对方大有所了解的人,大多也只能通过旗下几家上市公司的表现去观察。

辽宁方大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目前包括方大特钢(SH:600507)、方大炭素(SH:600516)、东北制药(SZ:000597)、中兴商业(SZ:000715)四家上市公司,以及萍钢股份、达州钢铁两家大型钢铁企业。此外,还拥有大型机械公司北方重工,和一家天津的医药流通商贸企业。

方大炭素股价表现(2003年至今)

可以看到,此前多年方大的生意集中在钢铁、碳素等周期性行业。*ST海航是方大最新掌控的上市公司,是其规模最大的一次跨界并购,也标志着这家民营巨头从幕后逐步走向中国商业舞台的中心位置,开始接受来自公众的审视与评价。

国企猎手

方大长期以来的私有化过程,总是与一个词相关联:经营不善。

先说一个总结:辽宁方大是如今的中国经济中非常少见的、能够主动驾驭重工业行业周期的企业。同时,也以私有化国企为重要的发展动力。

中国曾经有过一段大规模私有化国有企业的年代。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报告,1996年,中国有11.4万家国有企业,到2005年已经下降至2.7万,也就是有超过70%的公司部分或全部私有化,1996-2005这十年是国企私有化的高峰期。

方大走出了一条与时代并不同频的路线。这家公司在中国的私有化时代接近尾声时崛起,通过各种路径的私有化迅速壮大。最近的一笔对中兴商业的私有化操作,竟发生在2019年。

自2019年向上追溯十几年,辽宁方大对国有资产的私有化进程几乎从未中断,其中又以周期行业里的炭素、钢铁产能资产为主。

在钢铁行业里的投资想要成功,就离不开对周期力量的了解与掌控。从辽宁方大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里总结,董事局主席方威正是其中的高手。而钢铁领域相比其他行业更强的退出壁垒,导致方大在2000年之后才开始对各地国企进行私有化。

92年南巡讲话之后,冶金工业部提出要在90年代后发展生产、扩大规模,以适应当时制造业、基建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到1996年,国内钢铁产品的产能升至1亿吨,跃居世界第一。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阶段性的产能过剩。

政策制定者的敏感度要更强。两年前的1994年,冶金工业部就决定,钢铁工业的发展,要由规模扩张向结构调整转变,提出“结构优化作为钢铁工业发展的中心环节,主要是优化产品结构、工艺技术结构,同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全球视角来看,1996年也是钢铁行业的小年。据当年国际钢铁协会发布的数字,世界粗钢产量在上半年为3.634亿吨,比去年同期下跌2.1%,全年数据也是负增长。随着钢铁产能被政策限制,用于钢铁冶炼过程中加注的炭素也随之陷入困境。

熟悉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制造业出现历史上第一次早期严重的产能过剩,基本上也与1996-2002这个时间相吻合——这是一个产能过剩导致的企业经营困难、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最终大量退出市场的年代。

方大长期以来的私有化过程,总是与一个词相关联:经营不善。2002年收购抚顺炭素时,根据流传至今的说法,这家当地国有企业就是“经营不善,濒临破产”,要靠辽宁方大筹措资金进行收购与重组。

炭素本是钢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钢铁产能的地方,都有与之适配的炭素厂商,这个被称之为“工业味精”的原材料,可以调整和改变钢铁产品的性能属性。用量不大,却是钢铁生产的必需品。方威将核心资源下注在这个领域。

2002年,辽宁方大收购抚顺炭素,2005年,收购合肥炭素,2006年收购了海龙科技——兰州规模最大的炭素公司。通过多次收购,方大将全国25%以上的炭素产能集中在自己手里,并在改制后持续扩张产能,逐渐改变炭素厂与钢铁厂之间的供需关系。

从“经营不善”到“经营改善”,再到行业利润的爆发式增长,方大炭素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方威也没闲着,同时进行了其他各种类型的私有化收购。

供给侧改革核心受益者

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给钢铁产业链带来的全新变化,方大真正进入了发展史上最高光的时刻。

真正让方大备受质疑的,应该就是对南钢集团、江西萍钢股份的收购。而这起事件背后的缘由,还是要从更早的年份开始说起。

1999年,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对钢铁冶炼行业做了更加精细化的部署,国家冶金部遵照这些部署,做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大力提高冶金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决定,直接指导了行业产能下降、价格提高、行业利润改善。

行政式的手段最终帮助行业企业成功度过了难关。2001年后,中国加入WTO,过剩的制造业产能有了去处——外贸高速增长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3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5年增长率在10%以上;2008年~2010年仍然年递增9%以上,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自然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繁荣发展,股指冲高到6124点。钢铁行业是其中贡献力量最主要的行业之一。翻看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到自2002年开始,钢铁企业在收入、利润方面持续增长,表现出了优秀的成长能力。

2009年9月30日,江西省冶金集团与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合同,江西省冶金集团将持有的南昌钢铁57.97%股权全部转让给辽宁方大。而方大在竞购中击败的对手,则是国有同业企业华菱钢铁。

方大收购南昌钢铁的2007-2009年间,正处于钢铁行业相对景气的阶段。因此方大私有化南昌钢铁的举措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据《每日经济新闻》和《新京报》报道,方大集团并购南昌钢铁,曾遭多名南昌钢铁老干部反对,认为有国资“贱卖”之嫌。收购完成后的2014年,方威被罢免了全国人大代表,且失联了近一个月,外界对于此次收购的质疑更是有增无减。

不过这次收购对于方大来说则是一次蜕变式的交易。在此之前方大已经有了遍布全国的炭素产能,但在规模更大的钢铁生产行业中却布局有限,仅拥有乌兰浩特钢铁公司15.93亿元的资产——同样原本是一家地方国资企业。

通过对南昌钢铁的股份收购,方大获得了其子公司——已经上市的长力股份的控制权,这家公司就是目前不断上涨、持续创下历史新高股价的方大特钢。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