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新基建背景下,国产伺服厂如何把握新一轮契机?

2020-05-11 15:14
中国传动网
关注

国产伺服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谈及国产伺服的优势,先从国产伺服的发展历程说起。我国伺服产品在市场的起步很晚,发展历程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以前的发展萌芽期,这个阶段市场上的伺服产品,均被外资品牌占据;第二阶段是2005年后,国产伺服进入初步增长期,许多国内的品牌开始诞生,产品性能初步得到市场认可,只不过外资的伺服品牌,依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第三阶段是2010年之后,国产伺服的性价比逐步提高,在机床、机械等领域开始得到应用,代表性企业有汇川、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埃斯顿等。

因为国内伺服市场起步晚,在研发技术、市场经验方面跟外资厂商存在一定差距。尽管国产伺服技术存在差距,但仍然保持竞争活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国产伺服的市场占比在20%左右,并且是逐年增加的趋势。一方面,国内厂商不断投入研发,缩短技术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作为“本地佬”,在国内巨大市场面前有着天然的优势,即市场的灵活性以及政策导向。

首先,国内伺服竞争优势体现在市场空间上。我国已成全球伺服增速最快的市场,国内伺服产品真正普及应用时间仅有13年,尚处于成长阶段。并且伴随伺服系统逐渐成为工业自动化最重要的控制和执行机构之一,在机床工具、纺织机械、印刷机械和包装机械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随近几年工业机器人、电子制造设备等产业的迅速扩张,伺服系统在新兴产业的应用规模增长迅速,整体市场规模增长空间较大。

其次,国内伺服的竞争有政策上的优势。智能制造是国家的战略目标,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突破,是自动化领域发展的重中之重。2015年11月,工信部通过数控机床专项“十三五”计划,旨在覆盖《中国制造2025》对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的急迫需求,提高我国机床行业整体数控化率。2016年4月,工信部又发布《机器人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具体指出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要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关键零部件如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的市场占有率要达到50%以上。各省市也陆续颁布指导政策,并提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十三五”规划目标,预计到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

再次,国内伺服企业在竞争中具有灵活性优势。相比外资品牌,国内伺服厂商借助本土化优势,能够迅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在细分领域推出定制化产品。尤其这细分领域,国内伺服厂商,可以根据机械结构,以及客户使用情况,对伺服产品进行“减配”压缩成本。听到减配,或许一些人会对小编拿起板凳。其实这里的“减配”并非偷工减料,而是去掉客户不需要的功能,从而降低客户的采购成本。这一点,是许多外资品牌无法做到的。

总体上,国产的伺服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外资产品的差距,体现在技术积累、科研人才、供应链管理多个方面。其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系统集成能力上。前文提到国内伺服在市场发展起步很晚,系统集成经验不足是事实情况。一位伺服驱动器研发人士透露,国产伺服与外资品牌的主要差距,体现在系统集成能力方面,但是只要市场给国产伺服厂商更多的尝试机会,按照国内的发展速度,系统集成能力的差距很快得到缩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