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十年大潮 制造业回流在2020年实现"惊人逆转"?

2020-04-27 10:36
物联网智库
关注

06制造业外迁的经济帐

在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在某日企做了10年多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李锦瑞做了如下回答。

“2014年因为成本压力和交付周期短缩的要求,公司成立了东南亚部产品移转项目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一下项目实施情况:

当地环境:东南亚包含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共11个国家。印尼GDP总量比较大,2018年GDP是1.04万亿美元,相当于山东。越南的GDP体量相当于山西,但增速较快。

外来投资:以韩国、日本、新加坡为主,很多工业园也比较有规模,主要是电子产品、手机零件、机械设备零件、鞋类等。

人文环境:越南受中国文化影响,就是像广西的二三级城市,人也比较有干劲。这些年越南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就是中国10年前的翻版,我们中国是“调研--计划--试点--讨论--改善--展开”,越南是“计划--中国怎么做--照着实施”。

人工成本:当时我们是引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调查数据,相对来说单一的人工成本并不高,但是综全成本不低。制造业基本月薪(不包含福利奖金):越南204 USD,马来345 USD,印尼298 USD,泰国346 USD。

新供应商:我们选择的合格供应商主要是东南亚的日资企业,质量水平与中国产的相当。加工设备和技术能力相差不大,但表面处理能力较差。服务能力,从我接触的情况来看,对应速度与效率和中国供应商差不多。”

计算制造业外迁的经济账,需要细分到各个行业。

《高工资会导致制造业外迁吗--关于劳动成本、产业链和产业外迁的关系研究》报告中,针对不同细分行业,对于制造业外迁的经济账进行了更为全面系统的分析。

全球前5大制造业分布,呈现“三重一轻一电”,分别是化工、食品、汽车、电子和机械:

化工、汽车和机械等重工业地位不断上升

食品仍是第二大制造业

移动通讯浪潮推动电子信息业升至第四大制造业,反超电机和电气设备业

十年大潮  制造业回流在2020年实现"惊人逆转"?

相对劳动成本变化左右了制造业结构调整。为了研究中国细分行业的相对劳动成本,报告选取纺织、电子信息和汽车这三个典型行业进行分析。

十年大潮  制造业回流在2020年实现"惊人逆转"?

纺织业资本密集型优势渐显。

中国纺织业已转向资本密集型发展路径。虽然中国纺织业工资水平是越南的1.9倍,但劳动生产率是后者4倍,相对劳动成本比越南低43%。近十年来,中国纺织业的全球份额由42.3%上升至57.2%,对越南、孟加拉等服装业增长较快国家的纺织品出口也大大增加。

电子信息制造业初具产业链优势。

2008年至今,全球电子信息业的相对劳动成本下降29%,但中国的年均工资增速反比生产率快0.4个百分点,相对劳动成本从0.17上升到0.23,已接近韩国(0.25)水平,比印度和越南分别高出10.2%和36.5%。

尽管如此,由于已形成产业集群和范围经济效益,且重庆(0.06)和贵州(0.06)等内陆省市电子信息业的相对劳动成本仍低于越南(0.08)和印度(0.11),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全球份额由2009年的21%上升至2017年的35%。

汽车业享受国内市场红利。

中国已成为第一汽车制造大国。尽管同期中国汽车业工资水平年均增长6.7%,高出生产率0.7个百分点,推高相对劳动成本至0.18,但与墨西哥(0.32)、捷克(0.28)和土耳其(0.36)等新兴经济体相比仍具优势。

不过,中国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尚待提升,汽车出口贸易的全球份额不足5%,低于德国(17.4%)、日本(10.1%)、美国(8.6%)和墨西哥(7.6%)。

全球制造业正经历一场不可预测性增强的嬗变。

根据相对劳动成本(外迁意愿)和产业链长度(外迁难度)这两个维度,报告将我国制造业分为4种类型,并应针对这4种行业类型,制定差异化的策略,着眼于提高我国制造产业链的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劳动套利型行业:

产业链较短且相对劳动成本较快上升的行业,包括服装服饰、皮革制鞋等行业。这些行业中的企业进行跨国“劳动力空间套利”的动机强烈且难度较小。这类行业也是目前中国产业外迁较明显的领域。

机器红利型行业:

产业链较短但相对劳动成本较为稳定的行业,包括食品、造纸、纺织等行业。近年来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技术渗透率较高,这类行业“机器红利”特征明显。但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此类行业有降维为劳动套利型的可能。

回流型行业:

产业链较长但相对劳动成本较快上升的行业,主要是机械、电气和电子信息这三个行业。这类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国内较快上升的劳动成本,可能促使其向发达国家回流。

内需型行业:

产业链较长且相对劳动成本较稳定的行业,包括化工、汽车、铁路船舶等运输设备和金属制品等行业。这类行业目前国内产业配套较为完善,且国内市场份额较大,企业外迁意愿不高且转移难度较大。

十年大潮  制造业回流在2020年实现"惊人逆转"?

报告认为,我们不能将产业外迁当作一个“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自然过程,而要将其视为一场须主动作为的全球产业竞争。

07写在最后

分析的基础是全面了解事实。

这篇文章集中为你呈现了权威机构的各种数据,重要数据的计算过程往往并不复杂,有些我还为你介绍了推导过程。

那么下篇文章中,我们开始分析物联网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具体包括:

如何理解新全球化?疫情对新全球化造成了哪些冲击?

中国制造业进行全面性的判断?哪些制造产业链将外迁,哪些将保留,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吗?如何选择?

当下最值得识别出的大机遇在哪里?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最新预测。

由于疫情,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急剧收缩3%,比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情况还要糟糕得多。

基线情景假设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消退,防控措施可以逐步取消,在这一情景中,随着政策支持措施帮助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全球经济预计在2021年将增长5.8%。

不过,在IMF的预测中,中国仍旧可圈可点。

十年大潮  制造业回流在2020年实现"惊人逆转"?

使用沈南鹏和苏世民对话中的一个观点结束这篇文章,现在Long China还不够,要double down on China。沈南鹏说:

要说过去10到15年,我们在中国有何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持续“做强中国”。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时候。

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改造着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些转型的过程会进一步加快。

当然,疫情对我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以前我喜欢在朋友圈晒读过的书,这周我可以开始晒报告了。咱们下集见,see you~

本文总结:

1.制造业回流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而且疫情正在加速它。

2.商业世界的“全球化”并非必然趋势,全球化的进程早已达到拐点。

3.制造业的迁移逻辑,不是简单的寻求劳动力成本更低。

4.东南亚虽是受益地区,但其制造业有可能会加大与中国的融合。

5.现在正是在许多行业内加倍投资中国的时候。

参考资料:

1.IT’STIME TO BUILD, Marc Andreessen

2.How Tech Can Build, BenThompson

3.Tradewar spurs sharp reversal in 2019 Reshoring Index, foreshadowing COVID-19 test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Kearney

4.China and the world, inside thedynamics of a changing relationship,麦肯锡

5.Globalization in transition:The future of trade and value chains,麦肯锡

6.Partial Disengagement--A NewU.S. Strategy for Economic Competition with China,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7.US - China StrategicCompetition, the Quest for Global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

8.高工资会导致制造业外迁吗--关于劳动成本、产业链和产业外迁的关系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9.“我办了个厂,啥也不生产,一年赚400万”,啡小沫,知乎

10.世界经济展望,IMF

<上一页  1  2  3  4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