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AIoT=AI+IoT 背后究竟是谁更需要谁

2019-04-25 09:10
来源: 镁客网

AIoT是什么?想必“AI+IoT”会是很多人的答案。

自去年年初,伴随着BAT、小米、华为、京东、旷视等相继喊出AIoT的口号,这一名词以及其所代表的背后产业引发新一轮行业热议。

只不过,“AIoT”是一个新名词,但它背后的产业早在之前就已经出现,并有了一定的规模。

AIoT很新,但也不新

前面也说到,AIoT是AI与IoT的结合体,将“智能”与“连接”深度融合。

是谁第一个提出“AIoT”这一新概念的?不知道。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一概念首次在公开市场露面是在2017年11月28日举办的“万物智能·新纪元AIoT未来峰会”上。

从这一节点开始算起的话,AIoT的“年龄”才只有1年零5个月,确确实实是一个“新生儿”。然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AIoT其实早已经“露面”。

这其中较为典型的产业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工厂等等。以智能家居为例,在AI出现之后,人们在生活中享受到一种“开口即来”的服务。该场景下,人们只需要将自己的需求用嘴说出来,具备“智能”属性的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等就会依据指令执行任务,譬如打开电视、关上空调等在智能家居生活中已经日常化的操作。

这时候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智能音箱这类硬件能够“直接操控”家居设备呢?从原理来说,这类设备会将得到的指令信息回馈到家庭路由器,并由后者进行下一步的传达,而这其中的每个家居设备都有自己唯一的IP号,当设备识别到指令中涉及自身IP,就会执行指令中所下达的任务。

很明显,若设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那么以上所描述的场景是不可能实现的。若产品之间不能实现连接,当人们想享受“开口即来”的服务,我们看到的将是这样一个家居场景——每个设备都必须具备智能语音功能,且每次服务都得针对个体独立呼唤和下达指令。与现有的智能家居场景相比,这类场景服务虽然也具备“智能”,但是实施起来却十分繁琐,令人疲累。

最初的时候,智能家居在技术上更为强调的是“自动化”,人们基于触摸式荧幕、键盘、手机等总控装置来控制家居设备。在AI技术出现之后,智能家居发生了一次升级,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总控装置的交互入口变为语音,从而引起了智能家居产业的一次小高潮。

如果从AIoT的角度来看,经历AI升级后的智能家居不就是一个典型的AIoT应用落地?这方面,苹果Siri、亚马逊Alexa都是典型案例。由此看来,AIoT这一概念虽然才被正式提出1年多的时间,是一个“新生儿”,但就产业而言,它已经摸索多年,且在落地方面颇有建树。

人人都在说AIoT,最大受益者是谁?

2017年,小米提出要做AI+IoT,并在2018年正式升级为AIoT;2018年5月,马化腾在腾讯“云+未来”峰会上表示要做智联网,一个超级大脑;2018年12月,华为官方正式发布AIoT生态战略;2019年1月,旷视宣布正式踏足AIoT领域,并同步公布AIoT OS“河图”……与此同时,“AIoT”也成为了诸多会议上被热议的焦点之一。

经过数年的发展,AIoT已然成为产业界的又一新风口。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预测,2020年全球IoT设备数量将高达260亿件,另有数据显示IoT引领的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11.2万亿美元。作为基于IoT衍生的“升级版”,AIoT未来的市场规模可见一斑。

就场景而言,AIoT的出现让许多以往不易实现的场景或功能变得可能,比如远程语音控制家居设备、工厂后台系统自动汇集处理来自各终端传感器的数据并给出诊断总结报告、智慧城市的实现等等。可以说,AIoT的发展已经是必然,它的出现实现了具备实质意义的AI赋能以及万物智联。

在诸多被开发出来的产业需求中,AIoT成为了一个“赢家”。只是追根溯源的话,作为IoT与AI的结合体,AIoT又造就了谁的胜利?

· 于IoT,融入AI是一种锦上添花

不管是技术还是产业,IoT都是由来已久。

IoT这一概念构想的最初是由Peter T. Lewis在1985年提出,正式在公开场合提出“IoT”这一详细概念的则是英国工程师Kevin Ashton。Ashton于1998年在宝洁公司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Internet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依据最初的定义,什么是IoT?它是一个不同于Internet的网络,主要工作就是将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做的就是“连接”。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