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德国工业战略2030》草案
德国的转变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化发展进程存在三个明显的趋势:
第一,工业政策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兴起,但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国家完全依赖市场力量来管理当前事务。
第二,全球化使得领先国家快速扩张战略日益明显,目的显然是为了本国的经济而抢占市场并迅速垄断新市场。
第三,封闭与保护主义也逐渐抬头。
为应对新一轮数字化浪潮带来的工业变革及发展趋势,德国必须做出战略转变,并将其提上政治议程。报告提到,欧盟的政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忽视了这些事态发展。如果德国和欧洲的政策没有考虑到经济政策的根本挑战,最终使这些挑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德国和欧洲的企业将孤立无援,陷入极其困难的发展境地。
面对挑战,报告提出了德国国家工业政策的4个参考点,并认为德国工业战略需要做出转变:
第一,掌握工业技术的主导能力是维持德国未来生存能力的决定性挑战。到2030年,将工业在经济附加值总额中的占比提高到25%,德国经济必须能够经受住所有主要领域的全球竞争,特别是在关键技术和突破性创新方面。同时在欧盟内部尽量去逆转欧盟国家的去工业化进程,到2030年将整个欧盟的工业占比应增加到20%。
第二,保持一个闭环的工业增值链。从基本材料的生产到制造和加工,再到分配、服务、研发都存在于一个经济地区(主要指的欧盟),增强德国及欧盟在各个工业环节的产业抵抗力,同时尽可能的扩大增值链竞争优势。
第三,强化对德国中小企业的支持。中小企业是德国的特色优势。许多中小企业已经用高度专业化的产品和应用(隐形冠军群)“征服”了部分世界市场,具有强大的技术专长和竞争力。然而由于快速的创新进程,尤其是数字化进程,他们特殊的技术能力经常可以在其他领域被发现,这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中小企业需要个性化的优惠与扶持。
第四,打造德国与欧洲的龙头企业。一个企业必须拥有大量的资本才能实现重大项目并在国际竞争中与大型竞争对手较量,但如果一个国家缺乏这样的企业,这个国家就会排除在一个日益重要、不断增长的全球市场之外。
同时为推动工业政策的落地,报告认为必须辅之以适当的监管政策,德国必须在政治层面不断反思与改进其工业生产的框架条件,并在税收政策、补贴法和竞争法等层面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包括:
第一,国家对于外国公司接管的禁令必须受到限制。报告中特别提到西门子、蒂森克虏伯、德意志银行、空中客车等如今仍然在全球具备强大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让德国及欧洲在全球工业中确立了牢不可破的地位。然而由于德国及欧盟内部对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企业并购监管政策的日趋严苛,导致近50年德国及欧盟再未出现具备全球化影响力的企业。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情况下重审和修改德国与欧洲的竞争法,以便德国与欧洲的公司还能以较高水平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
第二,重审并尽可能改革现行的补贴法,创造更加公平化的竞争环境。近几十年来,出于环境保护、气候保护、能源转型和社会政策等原因,国家通过干预手段使框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其他没有经历此变化的国家相比,德国的工业成本提高了,竞争地位也因此受损了。因此需要重审并尽可能改革现行的补贴法,并强调国家对这一损害的补偿并不是补助,而是寻求恢复竞争的可比性。
第三,坚持自由、开放的国际市场原则,加强和扩大多边主义。德国也希望遵守这一原则,减少乃至消除全球关税,尤其是各个领域工业产品的关税。通过加强多边主义是抵御任何形式保护主义。同时德国和欧洲必须采取比以往更积极的行动来抵制其他国家不正当的竞争。
第四,整合欧盟内部都过于分散的经济政策决策理事会。目前,欧盟内部讨论经济政策的理事会包括竞争力理事会、贸易理事会、电讯理事会、能源理事会,架构过于分散,没有一个集中的理事会将所有不同的方面汇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与决策。许多欧盟国家的去工业化进程必须逐步停止和扭转。只有欧盟成员国共同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才能最终成功。
启发
《德国工业战略2030》是一份十分务实的工业规划发展报告。报告对德国的工业目标、产业现状做了十分符合实际的描述,比较容易引发议论的部分主要在报告中提到的工业政策和监管政策,包括强化社会市场经济,以及松绑补贴法、竞争法。反对者认为,报告过于强调国家对经济政策的干预,容易破坏德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并引发不正当产业竞争。
笔者认为,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不存在的。历年来,国家通过行政干预来强化国家工业竞争能力案例也不在少数。上世纪90年代,波音与麦道合并以应对空客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美国为了强化民用航空竞争力。中国为强化高铁的国际竞争力,将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进行合并。近期,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打压华为,其目的也是通过行政干预强化美国科技企业在5G产业中的竞争力。
在新一轮全球化竞争中,德国仍然具备极强的工业实力,但在数字化、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缺乏基础,德国完全有必要通过调整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监管政策,以适应全球化产业竞争的需求。德国必须也有必要在政治层面不断反思与改进其工业生产的框架条件。
作者:熊东旭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0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 1 同源共创 模式革新 | 华天软件皇冠CAD(CrownCAD)2025新品发布会圆满举行
- 2 上海国际嵌入式展暨大会(embedded world China )与多家国际知名项目达成合作
- 3 史上首次,大众终于熬不住开启40亿降本计划!关3个工厂,裁员万名...
- 4 iEi威强电新品丨IMBA-AM5:工业计算的强劲引擎
- 5 守护绿色学习空间,EK超低温热泵服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
- 6 颜值高 有“门”道|贝特威汽车门板内饰AI视觉检测解决方案
- 7 观众登记启动 优解制造未来,锁定2025 ITES深圳工业展
- 8 3大场景解读 | 红外热像仪赋能科研智造创新应用
- 9 揭秘:「全球知名跨境电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独门绝技”是?
- 10 这个双十一,买iEi威强电就“购”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