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势能资本黄俊对话工业机器人大咖:中国机器人到底行不行?

2018-10-27 09:33
来源: 亿欧网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机会在哪?

黄俊:谈到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发现的一些数据,因为刚刚这个推论不是随便而来的,我们势能资本通过数据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四大家族的收入和利润都在成长,但是他们的市场占有率是在逐年下降的,尤其是从2008年以后。大概是什么样一个概念呢?就是2008年的时候,四大家族加在一起占了全球机器人销量的73%,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掉到了44%,这里面有40%的落差是新诞生出来的市场。

2007年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乔布斯推出了第一代的Iphone手机,然后把整个3C的产业链都搬到了中国,尤其是大湾区,依托这样的产业,我不知道这里面是否跟中国机器人的成长也有关系,我相信在座的三位嘉宾业务收入里面有很多都来自3C。我有一个问题,四大家族所减少的市场份额,是否就是我们的目标市场,这个市场里面中国的机会在哪里?

汤小平:从我们公司来看,我们去年销售的机器人配套大多数是轻负载的机器人,就是20公斤以下的机器人背的伺服驱动,它的确是用在一些3C之类的应用里面。至于说为什么库卡,或者说这四大家族的份额下降,这是必然的,因为之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基本上是空白,随着国内的机器人的兴起,或者是国内有些行业是以前四大家族没有涉足的,所以必然会占据一些四大家族的份额。

黄俊:你觉得我们的机会在哪里更多一点?

汤小平:在一些新兴的行业,比如说3C行业,还有机器人搬运,或者是喷涂、打磨之类的东西,这里面很多的行业以前是国外的四大家族并没有涉及很多的,这对国内的机器人厂商来说是一个机会,国内的机器人厂商可以响应速度更快,对客户需求抓得更准一些。

彭胜良:自动化的过程是生产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的生产力肯定是越来越高,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几年进来以后,原来国外的工业机器人,我们只是在汽车行业看到,现在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很高了,企业家都希望把这个人怎么想办法搞掉。

我们10年前干工厂,能用人干的事,就不会买机器,现在干工厂是哪个地方机器人能做的,我们一定不会雇人。所以这就导致我们市场里各行各业,全线都在用机器人。至于四大家族的占比,我认为是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整个市场是从快速增长转向质量增长的。中国人是很聪明的,一个机器人进来,只要它能把这个人干的事情换下来,这一个我们认为是重要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也没有必要过高的去跟四大家族竞争,他们走了那么多年的积淀,你说你一下子要干掉他也不容易。

石金博:我补充一点,增长是勿庸置疑的,我表达一下我的观点,到底增长在哪里。我们的卖点或者是我们的差异化在哪里。

我认为增长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的增长要感谢乔帮主,智能手机的诞生,这种高端精致消费品的诞生之后,现在还有多少人去买山寨手机?在这种消费领域,大家越来越追求品质,越来越追求高端化。在这种情况下,从3C往外延伸,大家开始考虑其它的消费品,我们的衣食住行、传统的制造都需要往高端升级。人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品质的地方就要逐渐被设备来取代,这是一个领域。

另外一个领域就是在提升原来的制造水准上。还有一个部分是随着我们整个人力资源的增加,在一些大规模制造的领域,即使是低端应用,可能逐步的也要让设备来替代人的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来进行人力成本的调配。

李群的定位是做轻量级的产品,目标是把机器人的易用性做起来,让机器人可以快速来应对那些跟人可以达到同样水平的场景,在这个领域我并不认为四大家族做得比我们高多少,因为他们有经验的并不在这个领域,我们需要尊重的是他们本身的技术积累,他们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是比我们好的地方,是我们要潜心去追赶的地方,但是在智能方面,在落地场景方面,我觉得中国的企业肯定有机会比四大家族做得好。所以我觉得大家不必妄自菲薄,踏踏实实做自己该做的事,服务做好机会还是蛮好的。

黄俊:三位嘉宾都提到了一点,中国机器人的国运来自中国有最大的场景,我相信这也是每一家能够发展得速度这么快的原因。

工业机器人创业如何从0到1

黄俊:台上的几家都是各个领域的标杆,我想大家能不能跟我们再分享一个你从0到1的过程,这个客户你是怎么样从0到1拿下来的,我相信这是很多观众都会感兴趣的。

汤小平:我分享一个小故事,我们进入机器人行业的时候,第一家客户就是安徽的埃夫特,当时是国内机器人行业刚刚起来的时候,它对伺服、零部件并没有形成一个标准,所以当时作为伺服在里面测试的一共有7家,我们是其中的一家。埃夫特的测试是很严格的,它要经过半年时间不间断地测试,在这半年时间连续运行,如果没有出问题的话,这个驱动才算是合格的,它才能给你下一些小批量的订单。经过大概一年时间的测试,最后就是我们留下来了,我们是国产零部件里面唯一留下的厂商,就像石博士说的,做这个事情还是贵在坚持,我们不去看别人做得怎么样,我们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黄俊:就是死磕,好像没有别的办法。

汤小平:没错。埃夫特的许总有一次晚上9点多不知道什么事情去工厂,看到我们现场的调试人员还在那里工作,他当时看得很感动。也就是通过这样实实在在,持续解决客户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才“死磕”出来一点成绩。

彭胜良:谐波减速器比较冷门,市场上做这一块的比较少,我们做起来就比其他人容易一些。但是我们觉得这个东西还是要靠品质取胜的,质量是第一生命,我们从研发到现在有一个车间在试验,包括现在还在试验,天天要试验,要改良,这是永无止境的。你要有市场,质量是关键,这是一个纯机械的、高精密的东西,我们要靠品质取胜,我们要控制成本、提高品质,这是企业永远的主旋律。

黄俊:你要想你的产品卖给客户,你要自己变成用户去思考。

石金博:我们刚开始做机器人的时候其实是有点懵的,也不知道机器人会用谁,我们都是学校出身,不知道怎么获取客户。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第一台机器人的应用,我们想,要不我们做个网站,我们就把我们的第一台很挫的机器人挂上去了,然后就有一个西安的做曲奇饼干的客户打电话过来说,他有一个需求,要往曲奇饼干上放黄油。那时候有需求就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我们就马上打了个包,就把机器人送到西安去了,中间过程有一些技术是我们有的,有一些是没有的,这样迭代下来,反正最后是没做成,就把机器人给拉回来了。

当时觉得还挺开心的,至少有了一次尝试,为什么要讲这一点呢?可能网上很多人会看到李群做了第一条月饼包装线,其实那个生产线的技术人员,他跟那个做曲奇的人认识,他们跟我们聊的时候说到有这样一个需求,然后我们就去做了。

李群的发展就是有一群人有一腔热血,不断地认知整个行业、商业模式、产品是怎么回事。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于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全情投入就好了。无论在任何阶段,去尽当下那个阶段尽最大的努力,即使当下没有收获,也许某一个时间就会有效果,我觉得也不必特别的执着于一定要达到什么结果,尽力而为就好。

黄俊:就是卧薪尝胆,把握机会,然后死磕到底,证明自己。我相信这个经验发生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其实它可以复制到其它的行业,包括服务机器人和其他智能制造领域,相信可以给大家一个非常好的前车之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