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解析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新格局

    日本、美国、韩国、欧洲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传统领导者,素有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称的发那科、安川电机、ABB、库卡就分属于日本、瑞士、德国。但近年来全球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四大家族”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以前的60%下降到了2014年的约50%,日益崛起的中国机器人公司使“四大家族”量价齐降,谷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进军机器人市场,正在形成工业机器人领域新的竞争格局。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新变化

  “四大家族”几乎垄断工业机器人行业高端领域。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技术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如系统集成技术日本、美国企业拥有绝对优势,运动控制是ABB的核心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安川电机更胜一筹;核心部件如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也多被“四大家族”所掌控。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庞大,增速快,但大部分市场份额依然被“四大家族”占有,并且在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也几乎被“四大家族”垄断,我国目前的技术研发与进展仍然集中在机器人专用控制器、伺服电机、控驱一体机、运动控制等核心领域。

  新兴企业不断涌现打破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现有格局。从市场占有率上看,“四大家族”的垄断地位日益受到威胁,丹麦优傲机器人生产的6轴串联工业机器人和Rethink Robotics生产的机器人具备轻巧灵活等特点,广受市场青睐。各国机器人企业不断崛起,涌现出埃斯顿、新松、广州数控等具备相当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新兴崛起的机器人公司使机器人使用成本大幅下降,老牌机器人企业数量和价格上都受到极大影响。2014年,我国机器人销量已占到全球销量的约四分之一,其中国产机器人占国内市场份额逐年上升,2014年比重接近29%,与“四大家族”形成数量与价格的强势竞争。从应用市场上看,工业机器人市场争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企业不再仅仅瞄准传统的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制造领域,而是在家电、可穿戴设备、电子、医疗、物流等新兴领域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市场份额。

  互联网企业成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新生力量。谷歌自2013年起收购了九家机器人企业,领域涉及工业机器人以及相关的开发技术和安卓系统等,致力于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还计划将安卓系统应用到机械制造领域,使智能制造与智能控制达到新高度。互联网企业拥有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云存储、在线销售等优势,虚拟世界与实体制造业的跨界融合,加上机器人新技术的研发产业化,必将对未来机器人发展产生颠覆性变革。

  新格局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行业发展看,核心零部件尚未实现自主化生产。我国国产机器人大多应用在搬运、上下料、钎焊等领域,在焊接、汽车、电子制造等高端领域外资企业占较高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整体成本比重过高,仅减速器占机器人的成本达35%,无法在高端领域与国外企业形成抗衡。目前上海新时达、汇川技术、双环传动等国内企业正加紧研发工业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专用控制器、减速器技术。

  从区域发展看,机器人产业园区布局缺乏差异化。截至2014年底,我国各地机器人产业园区已有40多个,一些产业园区规模初具,综合实力较强。但是,大部分的机器人产业园内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大多数企业是初次投资,产业发展雷同,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全球差异化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错失发展的良机。并且,区域竞争方面,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存在恶性竞争,多地出台的“机器换人”举措也主要针对人工替代领域,在高端智能机器人领域应用较少。

  从发展环境看,科研体系、融资环境、人才保障等有待改善。我国机器人研发投入增幅逐年加大,但是我国的有效专利很难转化为发明专利,机器人相关论文数量与科研成果转化率形成倒挂,这与我国的科研体系密切相关。科研成果作为研究学者评奖评职称的重要指标,并不以产业化为主要导向。从资金渠道上看,除了政府资金支持外,很多机器人企业的上市融资以概念炒作为主,融资资金并未用于实际研发与生产。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缺乏,企业、高校相关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未有效建立,缺乏跨界的复合人才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差异化发展的瓶颈。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