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解析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新格局

  对策建议

  从国家层面看,应把加快政策协调和调整优化布局作为推进工业机器人顶层设计的主要方向。对接《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机器人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突破智能核心装置,加快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各部门间的政策协调性。编制工业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和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全国整体布局和各地区发展重点,发挥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在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形成合理分工,避免地区间的盲目竞争。为实现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政府应探索制造企业与机器人企业、科

  研院所合作机制,为制造企业智能转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有序推进工业机器人试点示范,选取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数字化控制、仿真优化工艺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加快工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完善工业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工业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特别是关键技术和产品标准,提高工业机器人质量水平。

  从地方政府看,应依托自身优势和地方行业特点进行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结合本地工业机器人发展实际,制定工业机器人发展战略,成立工业机器人专项扶持配套基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在城市、园区等层面形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部分关键技术,形成自身竞争力。尽快出台地方工业机器人首台(套)装备及关键部件认定实施细则,设立专项资金。政府搭建工业机器人技术联盟,鼓励企业、政府、研发机构、中介组织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提高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比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形成具有地方行业特点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鼓励本地工业机器人企业与国外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开拓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加快工业机器人领域人才培育,加大核心人才的引进力度,随着工业的智能化升级,需要大量的相应技术、管理人才,地方政府要加快制定吸引紧缺人才的政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企校合作、学徒制、网络教学等模式,加快机器人领域紧缺人才的培育。

  从行业层面看,应将推进行业协调和集中创新作为突破机器人核心技术的重要路径。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机制,成立工业机器人行业联盟和行业协会组织,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沟通,解决研发、集成、应用等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伺服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等核心部件技术,根本解决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技术,逐步提高国产化水平。搭建行业市场信息平台,推进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和应用,逐步提高我国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随着智能化的深入发展,形成了可穿戴设备、智能设计、智能生产等新兴领域,工业机器人产业要尽快抢占新兴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在细分市场形成并保持优势。

  从企业层面看,应把“互联网+机器人”模式作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互联网不仅仅只是企业生产的工具和手段,已成为支撑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和支撑平台,工业机器人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竞争力,融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中。“互联网+机器人”模式旨在形成以终端用户为中心的平台化价值传递和服务新模式,要紧抓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两个高附加值环节,深度利用互联网进行模式创新,缩短产业链环节,促进用户成本降低和服务质量提升。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工业机器人相关的技术研发、企业、用户之间的协作,促进技术专家向具有市场和企业管理意识的企业家转变,促进创意者向创业者转变。运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机器人”模式的应用推广,针对工业机器人的细分市场和差异化需求,进行定制化、小型化的生产,满足市场对工业机器人个性化需求。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