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市场再起风潮,本土企业不敌外来品牌
对于工业机器人,虽然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但基本上为国外品牌所占有,自主品牌的份额极低。就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而言,国际厂商的产品大概占了近90%,如果加上进口的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部件,国际厂商的产品估计占到95%左右。具体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主要依赖从日本、瑞典、德国、意大利和美国进口。其中,日本约占64%,欧洲约占36%。制造商除了世界工业机器人四大企业如日本的FANUC(发那科)、Yaskawa(安川电机)、德国的KUKA(库卡)和瑞典的ABB外,还有意大利的COMAU(柯马)和法国的Staubli(史陶比尔)。
据悉,中国一些企业涉足机器人研发,是因为受到了跨国公司的刺激。奇瑞汽车曾购买了德国库卡的工业机器人,当机器出现故障需要对方派技术人员来维修时,外国专家一上飞机就开始计时收费,费用高得惊人。这极大地刺激了奇瑞,决心自己搞。结果就有了今天的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奇瑞装备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知名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全球60%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汽车行业,但机器人生产企业从汽车企业脱胎诞生的并不多。据左世全副所长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总体上有两个路线:一是依托于研究机构的技术起家,如我国的沈阳新松,日本安松则是从电机起家的;二是依托于应用起家,如安徽埃夫特,韩国现代和瑞典ABB的工业机器人也是如此。两者相比,前者在产业化的速度和对市场的敏感度上,往往不如后者。
国内60多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不及4家海外巨头的一半,而海外国家的机器人行业一般以不超过20个企业组成整个行业。种种现实表明,我国机器人行业的整体结构过于臃肿,浪费了资源却未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我国企业的产能水平多集中于低端制造,在饱受挤压的市场空间中,国内企业间极易爆发出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间兼并重组并将资源优化整合是提升研发能力、提高产能水平的有效办法。
我国还没有出台国有机器人产品标准,目前暂时使用海外4家巨头的产品标准。这完全放任了海外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扩张生产计划,置国内企业的生存于不顾。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标准是限制海外企业过度扩张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可以提升国内企业对市场的信心,鼓励其加大创新升级的力度。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