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一文了解工业传感器分类和全球厂商格局

国内外工业传感器历史对比

德国、美国、日本之所以能够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要缘于他们在传感器领域的长久积累和重视。

德国视传感器为优先发展技术。德国传感器充分发挥了老牌工业强国的固有优势,再经德国制造商依托自有品牌声誉和技术研发、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行整合,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然获得显著提升。

美国则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国际技术小组(BGT),从国家层面协调政府资源、企业和相关部门在传感器技术、功能材料等全方面开展工作,服务于美国工业制造、智能制造和军工领域。

日本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将传感器技术列为本世纪十大技术之首,日本工商界直接认为,“支配了传感器技术就能支配新时代”,并将传感器技术的开发利用列为本世纪国家重点发展六大核心技术之一。

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涉足传感器制造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中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它体现了新型传感器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总趋势。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500亿元,2019年增长到2000亿元。目前,我国传感器厂商众多,上市公司多达66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有25家上市企业,珠三角区域和中部地区上市企业均11家,京津地区10家,东北地区3家。

国内主要传感器制造企业

一文了解工业传感器分类和全球厂商格局

来源:新材料在线

国产厂商奋力追赶,工业传感器国产化进程加快

近几年,中国传感器市场发展很快,但截止至2020年,本土的传感器技术与世界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传感器自身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技术落后。由于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化应用,导致国内市场上的传感器往往技术低、价格高。

未来,我国工业传感器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产、学、研用一条龙建设,由国家统筹发展,强化国家传感器基础产业链建设,同时培养产业所需的高精尖人才。

参照国际精、专、特、标准化传感器产业建设模式,重建国家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国家传感器产业集群,从生态建设角度补齐传感器设计、封装、检测的一条龙,及传感器产业拉动一条龙,面向新基建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升,采用需求牵引,拉动传感器的应用,进而实现迭代和研发的良性循环,分阶段发展和补齐工业传感器短板。

<上一页  1  2  
内容导航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