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智能家电传感器国产化替代率已达75%以上!

随着国内智能传感器企业的崛起,以及国外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的推进,智能传感器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2年国内智能传感器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75%以上,相比前几年有了显著的提高。

国内企业在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封装等方面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一些企业推出了基于MEMS和CMOS技术的智能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功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1.png

智能家电的发展和技术功能的不停升级完善,所以目前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以及适配智能家电技术升级创新越来越迫切,那么目前国内传感器领域发展情况如何呢?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190.2亿元,较上年增长16.64%。

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429.6亿元,2024年将增至1643.1亿元。智能家电传感器作为家电最主要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原件,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智能检测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

长期来看,随着电子材料和微电子技术的升级,数据采集系统的电路结构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多个传感器芯片可以集成封装,或者在模拟前端中整合更多的信号通道和功能模块,来应对同时测量多个目标的场景,简化电路设计;二是SoC化(系统级芯片),即在单芯片上集成敏感元件、模拟前端和MCU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

根据不同的测量参数和应用场景,智能家电中使用的传感器类型多种多样。例如,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温度变化,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压力水平,液位传感器用于确定液体或气体的位置,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速度和流量等。

在客卧中,粉尘检测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空气中的尘埃、花粉、PM2.5等颗粒物。

这些传感器通常会与空气净化器、通风系统等设备相连,当检测到室内空气质量不佳时,可以自动启动相关设备来净化空气。

一些智能家居系统也可以与粉尘检测传感器联动,通过手机APP或智能语音助手提醒用户及时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器。

在厨房中,粉尘检测传感器的应用更为重要。由于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烟、食物颗粒等,这些物质会悬浮在空气中,长时间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通过粉尘检测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厨房空气质量,当检测到空气中的颗粒物超标时,可以提醒用户及时开启排风扇、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以保持空气清新。

在卫浴间,湿度检测传感器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监测空气中的湿度、尘埃等。由于卫浴间常常处于潮湿状态,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随着空气流动散布到整个居室。

通过湿度检测传感器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如驱动排风扇、使用除湿器等,以保持卫浴间的干燥和清洁。

不仅仅是在普通的家庭环境中智能家电能够检测粉尘,湿度,做出相应的措施。在工业生产中监测工业厂房中VOC的排放量和浓度,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员工的损害。

对有机化学品存储场所,化学实验室,油漆涂料工业等含甲醛气体的场所进一步进行气体浓度的检测和对应举措,使用空气净化系统、新风系统、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空调、空气净化器等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3.png

传感器在工控行业的布局

在工控行业的整体布局中,传感器通常位于各个生产环节和设备上,形成一个分布式网络。

通过与执行器、控制器和其他设备集成,传感器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控制。传感器数据还可以与企业的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如ERP、MES、PLC等,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管理和优化。

为了推动国内传感器领域技术升级、国产替代、市场应用,国家从政策层面也重视起传感器的发展。

在2021年10月,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 2023 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 10 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的龙头;加快部署感知终端、网络和平台,形成一批基于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有力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受益于物联网新基建,传感器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传感器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

智能传感器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快速发展。在我国,这个行业的发展尤其迅猛,已经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等。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传感器也正在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