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下,美日制造业撤离中国卷土重来!
当地时间4月10日,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向全美呼吁:
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应该考虑撤离中国,美国政府提供全部的“搬家”费用支持。
库德洛还说:“我想说的是,100%立即为每一个工厂、设备、知识产权、建筑、翻新支付全部费用。”
紧随其后,日本推出了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万亿元)的抗疫经济救助计划,其中有一个“改革供应链”的项目,专门列出24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用于资助日本制造商将生产线撤出中国,以实现生产基地的多元化......
消息一出,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担忧,有人认为这将导致大量的人员失业,甚至让中国经济倒退。“逆全球化”、“逃离中国”等言论不绝于耳。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先看看日本这158亿人民币的补助对在华日企意味着什么?据日本外务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进驻中国的日资企业增至7.6万家。如果每家都搬的话,平均每家能分到20万人民币;如果只搬10%,那平均每家能分到200万人民币。
这比看到淘宝“满1000减2元”的促销方案,还要垂头丧气。
就美国来说,其高喊要将制造业撤回美国,可能“政治噱头要大于实际意义”。由于美国疫情前期的防控决策失误和疫情发展带来的失业率飙升导致美国国内矛盾也日益激化,此时美国提出将制造业“撤离中国”只是为了缓和内部矛盾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而日本提出制造业迁出中国,是从降低供应链风险和业务连续性角度来考虑的,即避免制造产能集中在单一地区和国家,给企业以后的运营埋下高风险炸弹,一旦出现“疫情”或自然灾害,产业链可能面临停摆。
事实上中国作为众多品牌的零部件加工厂,同样也是日本当前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日本有大量的零部件和半产品都是源自中国,但在此次疫情影响下,日本不少企业因为中国工厂停工停产受到了较大冲击。
美日倡导制造业回国也是老调重弹了。早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就反复被强调,但是持续到今天,一直效果不彰。美国依然是制造业大国,但其制造业占GDP比重已经降到了11%,创72年来新低。日本方面,2018年、2019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都实现了同比增长(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
撤离中国,想法很美好,现实有点骨感。
过去三十年,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产业分工和供应链的国际协作,最根本的动力在于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追求:
成本最优!
制造业搬迁回国,首先要面临的就是高昂的成本问题。少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部分搬回本国或者东南亚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大量的产业迁移并不现实。即使政府承担全部的“搬家费”,回国后重建产业链的成本也依然会给美日企业造成巨大负担。从资本逐利的角度来看,有几个企业愿意承担企业迁回本国经营利润和行业竞争力下滑、被竞争对手淘汰的风险?
其次,产业链不配合。
从产业链分布的广度方面来看,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252个小类,从而形成了一个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
因此,即使三星将工厂搬迁到了越南依然要大量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和材料进行生产,因为越南本身只是组装,并没有齐全的供应链。这次疫情的影响导致中国供应链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因此元件的供应跟不上三星在越南、印度等地的工厂需求,导致工厂的生产制造受到影响。
苹果此前也试图将手机、iPad、Mac等组装制造业务转移至美国。但苹果在进入深入调查后发现它无法远离中国供应链,如果在美国完成这些产品的组装制造工厂,不仅美国工人的成本奇高让它难以承受,美国缺乏相关的供应链企业,导致它仍需要从中国进口相关的元件,再加上物流运输成本,最终它选择放弃在美国制造相关的产品。
最后,中国市场巨大。
4月7日,广东省政府与埃克森美孚公司招聘视频会议,共同协商推进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建设。该项目不仅投资巨大——100亿美元,而且是美商独资企业!当然,埃克森美孚来中国的原因也很简单,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化工市场。埃克森美孚要发展,怎么会错过中国市场?
比埃克森美孚名气更大的是特斯拉,为分食中国巨大的电动车市场,特斯拉在华投资建设上海超级工厂,总投资高达500亿元人民币。
据美国商务部BEA统计,即使在全球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2018年,美国企业在华投资收益率仍达到11.2%,较在全球8.9%的投资收益率高出了2.2个百分点。
同样在机器人市场上,中国依旧是日本企业的广阔舞台。国际机器人联盟(IFF)预计由于工厂自动化的进展等原因,到2022年为止世界机器人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其中,中国和日美欧等国相比,机器人的引进余地更大。
正是预计到这样的成长,发那科于2019年在广东省广州市等3个城市为强化机器人的工程功能等新设了相关事业部。川崎在重庆扩充了其生产线。安川电机2018年在江苏省常州市增设机器人工厂。三菱电机将在常熟市开始机器人生产等。
综合来看,大规模撤离不现实。
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来看,遵循着“美日韩-中国台湾-大陆”的趋势,目前东南亚正在崛起。未来,全球制造业还可能转向非洲,这是全球一体化和产业高度分工的必然结果。强行扭转大势似乎困难重重!
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强大的标志。
不过,从美日政府频频倡导将制造业撤出中国我们也可以看出,鼓励制造业企业回流,减少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将会是发达国家政府追求的长期目标。这是危也是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课题将贯穿始终。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 1 同源共创 模式革新 | 华天软件皇冠CAD(CrownCAD)2025新品发布会圆满举行
- 2 上海国际嵌入式展暨大会(embedded world China )与多家国际知名项目达成合作
- 3 iEi威强电新品丨IMBA-AM5:工业计算的强劲引擎
- 4 史上首次,大众终于熬不住开启40亿降本计划!关3个工厂,裁员万名...
- 5 守护绿色学习空间,EK超低温热泵服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
- 6 颜值高 有“门”道|贝特威汽车门板内饰AI视觉检测解决方案
- 7 观众登记启动 优解制造未来,锁定2025 ITES深圳工业展
- 8 “秸”尽全力,防患未“燃” | 秸秆焚烧智能监控解决方案
- 9 揭秘:「全球知名跨境电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独门绝技”是?
- 10 3大场景解读 | 红外热像仪赋能科研智造创新应用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