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
微软商业云业务 35.6亿元
在2018年,世纪互联与微软续签了Azure合作协议,在中国还是世纪互联独家授权,当然也包括了其他三项与微软商业云相关的业务,只是到目前为止微软Dynamics 365还没有完全在中国落地,计划在2019年实现微软Dynamics 365的中国落地。
在2017年估算微软商业云的中国业务收入为14.5亿元,按照世纪互联财报中公布了微软云在中国2018年前三季度中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预见微软云在中国2018年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
不过需要明确一下的是,微软商业云业务包括在线Office 365、在线CRM&ERP服务Dynamic 365、Power BI和Azure等产品,不仅仅是指Azure。
另外,启迪控股高管王世琪在2018年2月就宣布入主世纪互联,从而被任命为公司联席CEO兼总裁,并且启迪控股通过其关联投资方将持有世纪互联约21.4%的股权,拥有约51.0%的投票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世纪互联高层的权力与权利调整,并没有影响微软云在中国2018年的发展。
世纪互联在2018年前三季度平均每季度营收增长13%左右,主要贡献源自两个方面,本质上就是IDC业务和代理的微软云业务。即:现有及新增客户对数据中心服务的持续上升需求,微软云在中国的扩张而不断增长的云计算服务。
由世纪互联代理运营中国的微软云业务之后,Azure在中国大陆属于独立于微软云全球运营的公有云平台,与全球其他地区由微软自己运营的Azure云服务在物理和逻辑上独立。所有用户数据、处理这些数据的应用程序,以及承载世纪互联在线服务的数据中心,全部位于中国境内。目前Azure在中国的数据中心位于上海和北京两个地方。
先看微软云全球的情况,按照微软最初的计划,到2018年末,微软云计算相关业务的营收将达到200亿美元。而在2018年初微软云计算相关收入就超过了200亿美元。
业内人士对微软云全球发展的分析为:微软云包括了IaaS、PaaS、SaaS非常全面和完整的云生态体系,微软自身的企业客户资源作为云发展的基础,加上公有云业务和企业级产品形成了无缝对接。可见微软云的崛起也是有原因有底气有根基的。
根据微软发布的2018财年Q1财报(2017年7-9月),其营业收入达到245亿美金,同比增长12%,运营利润达到77亿美金,同比增长15%。云服务年化收入达到204亿美元,超出200亿美元的既定计划。但是2018财年第一季度属于自然年的2017年内,按照本次统计可参考的时期应该为微软2018财年Q3财报(2018年1-3月)到2019财年Q2财报(2018年10-12月),这些数据可作为估算微软云表现的参考。
中国作为微软云在全球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增量市场,其价值越来越明显。世纪互联+微软云,成为了国际云服务在中国合法合规运营的成功模式之一。
在2017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2017微软技术暨生态大会(Microsoft Tech Summit)上公开了一则关键消息: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将在2018年伊始完成三倍扩容。
三倍扩容之后,必然会提升Azure在中国公有云市场的份额。
为此,综合世纪互联与微软公司两者的公开信息,可以预判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商业云业务在2018年的整年营收估算应为35.6亿元。其中包括了Office 365、Microsoft Azure、Power BI三部分业务在中国获得的良好增长情况。只不过业内多位人士分析,微软云中国的业务依然属于运营亏损状态,然而阿明分析,即然Office 365进入了微软商业云的收入,虽然Azure亏本运营,但总体的微软商业云在中国的业务应该处于盈利状态,对此阿明抱有与业内人士不同的预估和观点。
此外,这里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下,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属于世纪互联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微软云以及其他品牌云和相关业务运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上海蓝云业务收入不是全部归入世纪互联的营收,因为微软云这部分的收入需要世纪互联与微软之间按照当初授权协议分账,业内人士透露世纪互联从上海蓝云的微软云营收分账比例大概在15%到20%左右,具体比例目前没有公布,这里折中估算一下按照17.5%来计入。那么世纪互联实际可以从蓝云的微软云收入中获得6.23亿元。
此外,微软商业云业务在中国2017年利润估算为3.5亿元,按照2018年的增长势头,其利润估算为8亿元,利润增长也十分喜人。
世纪互联 33.5亿元
首先从其2018年公布财报的报告显示,世纪互联2018年第三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8.701亿元(约合1.267亿美元),与2017年同期的人民币7.593亿元相比增长14.6%。净亏损为人民币2789万元。Q2季度世纪互联净营收为人民币8.283亿元,与2017年同期的人民币7.434亿元相比增长11.4%,运营利润为人民币5150万元。一季度净营收人民币8.00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067亿元相比增长13.3%,净利润为人民币3470万元。
可见,2018年前三个季度中,世纪互联每个季度的营收都呈现了增长,平均增长在13%左右。虽然利润依然还很薄弱,但是可以看到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都出现了利润,只是从第三季度开始又出现亏损。再参照一下2017年第四季度的营收7.76亿元的数字,预估2018年第四季度营收应在8.76亿元左右。因此,按照这样的数字预估世纪互联2018全年营收应该32.8亿元左右,同时再参考权衡一下世纪互联公司预计的数字,2018年全年净收入将达到人民币33.7亿元到人民币33.9亿元。为此可以折中一下估算的数字,那么世纪互联包括IDC+CDN+微软Azure等业务的2018年营收全年应该为:33.5亿元。
这个估算的数字与2017年整年营收数字稍微少了4000万元,基本保持持平的状态。按照第三季度的利润表现来看,到第四季度估计应继续为亏损,这对于IDC业务占据了世纪互联比较重要位置的情况下,也是正常的事情。
金山云 22.18亿元
金山软件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金山软件旗下的云计算业务金山云营收4.19亿元,同比增长56%。
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金山云营收达4.687亿元,同比增长54%。
从该两个季度的财报可以看到,金山云2018年上半年营收8.87亿元,运营亏损3.33亿元。
然后继续看季度财报:金山云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达到6.033亿元,同比增长68%。
到阿明撰写初稿时,还没有看到金山云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发布,但是可以从2018年整体业务表现,和2017年第四季度的数字联合估算出一个基本靠谱的数字。
金山云在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为人民币4.019亿元,同比增长57%。同时参照一下金山云公布2017年财报数据总收入为13.33亿,同比增长81%。
参照这些数字可以预估,2018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应该不会低于50%。将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云收入财报显示同比增长率取一个平均值为59%,这个数字基本和2017年相对比2016年有所靠近,基本符合金山云2018年的业绩走向。由此估算出金山云在2018年第四季度营收为人民币6.40亿元,因而可以得出金山云2018年收入为21.31亿元,同比增长60%。
然而,在阿明基本要完成稿子后半部分撰写的时候,金山公布了2018财报,其中我最为关注的金山云2018年营收为22.18亿元,2017年为13.33亿元,显然是增长了66.4%,与之前阿明的预估差距不是太大。
从公开消息可以看到,金山云对To B的疯狂度,并不亚于其他诸如BAT云。
比如,在政务云方面,金山云2018完成了超过200个信息系统上云,也中标了2022年冬奥会和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相关政务云。此外两项重要的政务云大单是金山云在2018年再次中标北京市电子政务云三期项目,以及人民网“在线通”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云服务。
在金融方面,金山云搞定了与华泰证券、方正人寿等证券用户的合作;在医疗领域,金山云推出医疗健康信息系统CloudHIS,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全国十几个省市的100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上线,为20000多个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签约服务平台,覆盖数千万人口。
在工业制造领域,金山云与鞍钢联合发布工业云平台“精钢云”,将鞍钢最佳实践以云的方式向行业输出。
也就是说,金山云不仅在依靠金山软件内生态的资源输出云服务,同时在to B领域的开拓上,2018年也获得了在政务云、证券、媒体、医疗、制造等行业上的典型用户,这些典型用户必然将成为金山云为更多行业用户输出云服务的标杆与旗帜。也由此可以预见,在2019年中金山云将会继续保持现有的增长速度发展,至少不会低于60%的营收增长。
至于利润如何,目前来自业内的多方消息显示:金山云依然亏损。只是背靠金山软件、雷军为首的财团支撑,当前的亏损情况不会影响后续的发展,属于正常表现。
百度云 21亿元
百度云在2018年第四季度实现了11亿元的收入,那么2018年估算在40亿以内。同时前三个季度中应该每个季度的收入都没有超过10亿元,一旦超过的话,必然百度云会对外宣布,毕竟是显著的成长。因而只有在第四季度实现了10亿元收入的突破时自然才看到百度云第一次公布季度收入数据。
当然,从第四季度收入反推前面三个季度的情况,加上这样的分析,估算前三个季度每个季度的收入不会过5亿元,参考一下2017年全年3亿元收入的数字,就算这三个季度中每个季度都能达成如2017全年一样的收入,那么2018前三季度也就在9亿元左右,因为有了2017年的基础,2018年势必会有所增长。由此综合估算2018前三季度加在一起应该不会过12亿元,这里估算暂且就为10亿元。
由此而来,不保守地估算,2018年百度云全年收入在21亿元左右。这样的收入水平相当于2017年华为云与亚马逊AWS中国收入的中间位置。
百度云在2018这一年中,走的路并不崎岖,坚持在AI上寻求自己的发展特点。然而,就在百度云如此作为的同时,业界所有的公有云都讲AI与公有云的结合战略,因而百度云在自身发展策略上也就没有显得独具特色了。
融入公有云的中国大趋势,这样的策略虽然不算得有多先进,但至少凭借融入的姿态,可以顺应潮流的能力,也可以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的。况且百度云还拥有百度自身生态上的先天优势,加上在2017年就开始了百度“All In AI”的大战略,这对于李彦宏来说,应该说是一次全新的业务机会了。
当然了,在搜索引擎领域的长期积累,百度同时也拥有大数据领域的有利资源,加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真金白银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如果可以实现三者最终有机结合,这当然是百度云的最佳出路了。
因此,百度云在2018年的大战略没有变,依然在走2017年的老路,同时针对用户的公有云服务提出了故障百倍赔偿的承诺,这对于公有云行业出现系列故障事件起到了稳定用户军心的效果。
最终,还是要依靠百度云自身的技术实力去实现这样的承诺。
由此而言,2017年、2018年这两年百度云的发展,可谓在折腾中赢得认可,在迷茫中寻找快乐,在跟随中获得发展。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但又那么的百度。业内人士曾评论:“熊掌云”自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此外,据李彦宏透露,百度云业务在2018年第4季度营收比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的两倍还多。那么可以猜到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5亿元左右,按照2017年整体情况估算全年10亿元左右。那么之前阿明估算2017年百度云营收3亿元就与实际有所大差距了。这里借此校正一下。但是2018年增加到了21亿元,增长率达到了110%。百度云与BAT的另外两位公有云供应商而言,其收入还是低得多。
因此,在公有云领域,百度云目前还不能与阿里云、腾讯云对等论天下。以BAT身份来看,百度云的发展还是很不够的,差距比较大。这意味着2019年百度云将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但是看到当前百度云在研发、运营、销售等层面的配置情况来说,要实现在公有云领域的BAT地位,恐怕还得需要一番“寒彻骨”的调整与变化,百度云才能迎来2019年在公有云领域的新收获。
用友云 20.94亿元
用友云的服务收入情况,参考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财报就可以了。
2018年报披露情况显示,2018年用友网络实现营业收入77.03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润为6.12亿元,同比增长57.3%;软件业务收入55.79亿元;云服务业务收入20.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同比增长72.91%,其中不含金融云服务的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8%。2017年云服务业务收入为12.11亿元。
可见,依托用友软件长期的行业影响力与资源积累,用友云上线之后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云ERP产品U8 cloud为企业提供集人、财、物、客、产、供、销于一体的云ERP整体解决方案,带来了很好云业务收入拉动。
从用友云的客户维度来分析,大中型企业收入8.13亿元,同比增长112.4%;小微企业收入0.38亿元,同比增长42.9%。云服务业务累计注册企业客户数467万家,累计付费企业客户数36万家,较2017年年末增长55%。
用友云平台服务(PaaS)的中台价值凸显,其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三位一体的中台战略,赢得了中兴通讯、三一重工、绿城等标杆性客户,实现快速增长,收入达到2.32亿元。
用友金融云服务业务在2018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收入,其中2018年支付服务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81.8%;互联网投融资信息服务收入10.88亿元,同比增长51.8%。
此外,云服务研发投入占总投入的48.3%,用友集团对用友云的重视度十分高,毕竟已经看到了如此大规模的发展速度,未来能否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值得进一步关注。
宝之云 13.2亿元
宝之云IDC整体项目共计拥有18000个机架资源,使其成为国内一线城市中最大的单体IDC项目。宝之云IDC分为一、二、三、四期项目,其中,宝之云(一期)数据中心是由宝信软件独立设计、规划并建设,于2014年4月成功交付合作伙伴上海电信,最终用户为阿里巴巴。
宝信软件宝之云IDC三期项目位于宝钢罗泾厂区成品仓库内,建设规模约4000个机柜,在2018年底全部交付使用。
目前,宝之云IDC客户包括了电信运营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海关、上药集团等企业,为这些客户提供了共享模块式机房,具有集中部署、按需分配、弹性扩展,以及节省建设、运营成本,实现绿色节能的特点。
四期9000个机柜将于2019、2020年陆续建成。宝之云IDC一到四期共有27500个机柜,满产对应业绩10.4亿。
也就是说在2018年,宝之云IDC项目依然成为了其主要收入,同时还有SaaS服务,IaaS基础架构服务,PaaS大数据存储服务。不过,宝之云IDC收入隶属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由此参考宝信软件2018年1-9月的财报营收为3,835,582,152.93元(38.36亿元),与2017年同比增加20.27%。此外,这期间的研发费用为3.64亿元,可见宝信软件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还是非常重视。
结合2018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业绩预计增加2.2亿元到2.6亿元,同比增加51.73%到61.14%。业绩预增主要受益于公司宝之云 IDC二期、三期项目上架机柜 数量增加,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由此可以预估2018年宝之云IDC项目收入应该在8亿元左右。再加上SaaS、IaaS、PaaS以及一部分企业私有云业务,估算2018年宝之云收入应在13.2亿元,同比增长明显。
UCloud 11.87亿元
UCloud在2018年的表现还是不错,在公有云领域的增长表现比较稳定,在私有云、混合云业务方面却十分活跃。参照一下在2017年的表现,业绩被业内传说早已突破了10亿元,但实际上却在2017年并没有突破这个数字。
从UCloud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顺利地走向科创板上市来看,按照上市的规则要求,UCloud与此同时也公布了2016、2017和2018连续三年的营收和利润。
2016年营收为5.16亿元,净利润为亏损2.11亿元;2017年营收为8.40亿元,净利润为0.59亿元;2018年营收为11.87亿元,净利润为0.77亿元。
回顾一下2017、2018UCloud的业绩变化,之前在IDC报告中,2017年上半年UCloud以5774万美元也就是折合人民币3.88亿元营收排名第五,占中国公共云市场份额的5.5%。阿明对UCloud的2017年营收估算为15亿元,这个数字现在来看,和实际销售情况差距不叫大,属于高估了UCloud包括了公有云、CDN和私有云收入的营收情况。
不过,在2018年,UCloud的CDN节点超过了500,海外建立了29个数据中心。节点数比2017年有所增加,同时在私有云领域的产品也更为完善与丰富。
2017年12月,UCloud完成对UMCloud的外资股份收购,UMCloud成为UCloud的全资子公司。UMCloud主要开展私有云业务,这部分收入也将计入UCloud2018年的总收入。然后2018年4月,UMCloud与容器公司数人云正式合并。也就是说在私有云业务领域,UCloud更为丰富和强大了。UMCloud+数人云这部分业务也进入了UCloud2018收入。
UCloud CEO季昕华多次公开强调其云服务专注中立与安全。这些条件必然可以带来UCloud赢得更多的收入。
自2017年起,UCloud一直聚焦于以CBA(Cloud、Bigdata、AI)战略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在2018年的TIC大会上,Intel、IBM、Cisco、浪潮、百度安全、GrowingIO、神策数据、MobData等合作伙伴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可见UCloud中立的定位有利于自身业务与产品的丰富,有利于市场生态的强大。这些都是给营收实现加分的利好。
随着UCloud上市在即,以后每年的营收和利润可以直接参看财报,不用阿明再费尽心机地估算了。真好。
平安云 11亿元
纵观金融行业,科技转型早已成了金融行业的大势所趋。基于平安科技的整体资源,目前推出的比较成功的子业务群和产品包括移动支付平台壹钱包、普惠金融龙头陆金所、互联网保险龙头众安、医疗领域的平安好医生、汽车领域的汽车之家、金融一账通、以及平安医保科技等。目前这些创新业务中出现了四个独角兽企业为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金融壹账通。
其中,平安医保科技、金融壹账通的估值分别达到了88亿美元、74亿美元。2018年5月4日,定位AI医疗科技的平安好医生在香港挂牌上市,目前市值485.09亿港元,2018年全年平安好医生实现总收入33.38亿元。
可见平安科技在针对平安集团自生态业务的成长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平安自身的业务转型也是基于平安科技的技术积累之上,为此,在2018年平安金融云更换了一个更简便的名字叫:平安云。平安云也是基于中国平安集团整体战略的框架在发展。目前来看,中国平安基于自身的金融主业,依托自身擅长的领域,构建了五大生态圈包括了: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及智慧城市服务。
因而,平安云隶属平安科技旗下的业务群,也是基于平安集团五大生态圈而构建自身的业务框架,并且也是基于这五大生态圈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去提供云服务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平安云为客户提供的是云服务解决方案,而不是提供纯粹的公有云服务,这就是平安云的出发点与目的和其他现有公有云供应商不同之处吧。
梳理一下平安云基于这五大生态圈构建的云业情况。
其一,金融云,目前包括了银行云、保险云和投资云,在2018年上线金融机构客户超过了100家。
其二,医疗云,目前包括了PPP(Patient-Provider-Payment)开放平台,覆盖了超过2500家的医疗机构。
其三,汽车云,目前包括了汽车经销商云,主要上线汽车经销商超过10000家。
其四,房产云,目前包括了建管云、租房云、地产云,覆盖了超过50个签约城市。
其五,智慧城市云,目前构建了1+N智慧城市平台,上线城市达到了7个。
基于这五大生态圈的云业务构建,早在2017年平安专利累计申请数高达3030项,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平安专利累计申请数高达4418项,其中平安云现在已经获得了超过400项云计算核心科技专利。中国平安副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兼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对外公开表示,未来十年平安计划投入150亿美元(约1000亿人民币)进行科技研发,也就是每年100亿元用于科技研发。就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已经投入了500亿元用于研发。可见,平安发展目标一直十分远大,未来锁定在了全球TOP10科技公司位置上。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专长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研究。因此,在针对云计算、区块链、AI、安全、大数据技术领域的投入,未来平安科技都将会进一步加强,这是提升平安云未来竞争力的基础和原力。
只是,平安集团没有对外明确对于云计算的研发投入将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目前云计算与AI、区块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云计算为AI、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基础架构和算力,必然也将成为平安科技投入研发中的重点领域。
到目前来看,平安的科技板块包括了10家公司,这10家公司业务之间也有云技术的支撑,因此对于平安云的2018收入情况,可以参考这五大生态圈构建的金融云、医疗云、汽车云、房产云、智慧城市云的具体表现。在2018年10月看到的消息称,平安云的云计算服务直接服务的企业客户数超500家,因为平安云基于平安集团整体行业经验,目前可以满足超过60项的行业合规要求。
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智能投资云等与智能金融云相关业务目前归属与金融壹账通,当然金融壹账通SaaS云平台基础也是基于平安云而建。业内信息透露,2018年金融壹账通的收入在10亿元左右。
不过,平安云当前的主要业内构成,还是以服务平安集团内部子公司,已覆盖集团95%以上的专业子公司、支撑80%以上的业务系统投产,服务方式包括了内部云、公有云、专有云+私有云的多元解决方案。即然,“All in Cloud”成为了平安集团未来发展的根基,因此云业务将成为平安创新发展的动力。平安云也将从中获得更大的机会。
整合2018年平安云的整体表现,以及与平安云相关联的平安集团子公司的表现,可以估算出平安云2018年收入应在11亿元,目前处于亏损投入发展阶段。此外,业内消息传出,平安云的研发团队将有望扩展超过6000人。
深信服云计算 10.5亿元
深信服2018年度的财报显示,全年营业收入为32.24亿元,相比2017年的24.72亿元同比增加了30.41%。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3亿元。
在2018年,深信服安全SD-WAN2.0获得由中国信通院颁发的《可信云·SD-WAN解决方案评估证书》,成为国内首家SD-WAN解决方案产品型认证厂商。
同时在2018年深信服在云计算业务拓展上,托管云与超融合架构下的企业云成为了重点,依托超融合中国市场排名第三的位置,因此在企业云市场上的发展上也得益颇多。
按照深信服上市招股书的公开信息,2015年、2016年、2017年,深信服云计算业务收入分别为7193.33万元、22139.89万元、54455.64万元,其中2016年较2015年增长207.78%、2017年较2016年增长145.96%。同时,深信服云计算业务的毛利率在在这三年中分别达到了51.23%、57.15%和53%。不过,2018年财报里面没有公布云计算业务的具体数据,但增长速度必然不低。
2017年阿明估算深信服云计算业务收入为4亿元,和官方公布的数字相差1.4亿元左右。
结合一下,深信服2018年中报数据,云计算板块实现营收2.88亿元,同比增长84.45%,增速明显,源自超融合市场带来的重大贡献。同时,2018年按照深信服积极推进云计算业务和技术更新的节奏,增长趋势明显,估算2018全年云计算收入应该在8亿元左右,保守估算为8.5亿元。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深信服云BU收入包括了超融合、桌面云和应用交付AD产品三个主要方面。因此,按照这三个方面收入总和来估算深信服的云计算收入,那么2018年云计算业务收入应当在10亿元左右了,这里估算为10.5亿元。深信服整个云BU的净利润估算为0.8亿元。
按照最新的战略来看,未来深信服的业务版图将包括三大板块:安全、云计算和基础架构,但2018年主要在围绕安全和云IT展开。2019同时发布最新企业级分布式存储aStor-EDS。可以预见,在2019年深信服云计算部门的收入必然会出现很高的增长。
鹏博士 10.16亿元
鹏博士就是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企业,截止2018年8月31日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报显示,其营业收入35.2亿元,同比下降17.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0亿元,同比下降35.91%。
虽然营收和利润都在出现同比下降,但在2018年鹏博士前三季度运营结果来看,依然出现了净利3.4亿元,与2017年同比降少了43.62%;2018年1月到9月的营收总共为52.32亿元,与2017年同比也下降17.01%。
也就是说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中,鹏博士的收入和利润与2017年同比都在减少。
按照这样的趋势,估算2018年第四季度也很大的可能与2017同比营收下降17%左右,而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为18.65亿元,也就可以估算出2018年第四季度营收应为15.48亿元。也就是说2018年全年营收预估应在67.8亿元。
利润下降不过还是有原因的,2018年鹏博士战略资本并购还是有的,包括宣布拟收购上海范仕达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股东持有的上海国富光启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少于51%的股权,以及北京金刚台投资有限公司等股东持有的北京互信互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不少于51%的股权。
当然收购这些战略资本,那是因为可以从中获得上海国富光启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CDN牌照和云服务牌照,以及增大自身的业务规模。但是鹏博士自身也有CDN牌照和云服务牌照,也就是说其目的更大的可能还是想整合更多的业务,提升营收规模。
这样的并购整合短期内会影响营收情况和利润,长期来看还是有利的。这也是不断做大鹏博士云业务的重要战略选择吧。
此外,参照一下鹏博士2017年度财报营收81.70亿元,净利润7.69亿元,数据中心及云服务业务收入12.24亿元。其中鹏博士主营业务为个人宽带业务、企业营销业务、数据中心业务和云服务业务,以及其他互联网增值业务。也就是说,对于2018年鹏博士云计算业务收入估算,需要将数据中心与云业务收入计入就可以了,按照本次公有云供应商排行榜统计规则,其他业务不能算作云业务综合收入。
2017年中,鹏博士数据中心及云服务业务收入占据了公司整体收入的15%左右,从鹏博士2018年整体云业务表现来看,并没有表现出来明显的爆发式增长情况,那么必然其数据中心和云业务收入占比和2017年差不多。为此可以估算出来2018年鹏博士数据中心与云业务收入的云计算综合收入为10.16亿元。相对于2017年数据中心收入12.24亿元略有下降。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 1 同源共创 模式革新 | 华天软件皇冠CAD(CrownCAD)2025新品发布会圆满举行
- 2 上海国际嵌入式展暨大会(embedded world China )与多家国际知名项目达成合作
- 3 iEi威强电新品丨IMBA-AM5:工业计算的强劲引擎
- 4 史上首次,大众终于熬不住开启40亿降本计划!关3个工厂,裁员万名...
- 5 守护绿色学习空间,EK超低温热泵服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
- 6 颜值高 有“门”道|贝特威汽车门板内饰AI视觉检测解决方案
- 7 观众登记启动 优解制造未来,锁定2025 ITES深圳工业展
- 8 “秸”尽全力,防患未“燃” | 秸秆焚烧智能监控解决方案
- 9 揭秘:「全球知名跨境电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独门绝技”是?
- 10 3大场景解读 | 红外热像仪赋能科研智造创新应用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