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互联网+”下的中国制造业 如何走向“中国智造”?

随着全球经济以及产业格局的不断变换,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云迭起。与此同时,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加速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步伐,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中国制造业顺势加速布局,加大产业改革规划,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全球制造业格局

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制造业是剔除金融板块之后市值权重最大的板块。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性产业结构重整和分化局势越发明显,其中制造业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精益化、专业化、全球化以及智能化的趋势。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强国普遍将制造环节外包给低成本地区,从而专攻技术与标准。这并不是代表退出制造业,相反恰恰强化了对于制造业产业链的控制。毕竟在制造业链条中,前沿技术与创新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在关键技术、工艺及装备方面,和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而这些也是制造业竞争力的体现。

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曾出现多次迁移现象。随着技术不断演进,中国制造人口红利及生产成本优势也逐渐消失,相关制造巨头的外迁就是很好的说明。为此,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及智能制造迈进也正逢其时。

据相关调查发现,在制造业竞争力方面,北美地区与亚太地区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以及韩国将有望在2020年跻身于全球制造业十强。且随着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全球制造业的格式或将在未来五年内再次发生变革,这也为中国制造提供了机遇。

如何与“互联网+”融合?

“互联网+”源于产业界,是对创新2.0时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的一种诠释,其本质是传统的在线化以及数据化。2015年,在国家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与制造业相结合的概念。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模式是“生产-销售-消费”协同升级中的一环,其改造动力主要来源于下游消费端。下游互联网化程度越高,对上游制造环节的反向促进作用越显著。

据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制造业竞争指数位居全球第一。事实上,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总体特征依旧存在,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仍未扭转。为此,必须把推进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指标作为产业改革的主攻方向。

面对如今蒸蒸日上的“互联网+”业态,中国制造业又该如何立足呢?业界人士给出了以下三点解决方案:

其一,推动行业兼并重组,有效提升行业集中度以及企业竞争力,鼓励新兴产业的建立,明确行业标准;

其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升产品质量,以实现自给自足以及海外拓展为目标,扭转大而不强局势;

其三,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技术以及创新能力。

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已成为企业以及政府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规划,两者结合推动产业升级的成果已经初显,前景也尤为客观。据工信部调查,近年来,在这种融合模式下,很多工业以及企业缩短了研发周期,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