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工匠精神:通往中国智造的桥梁

2016-11-22 17:16
来源: OFweek

  今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今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热词。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为什么很多企业至今摆脱不了中国制造?为什么那么多企业离中国智造的距离那么远?

  原因自然有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何谓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

  说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制造。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有着非常翔实的介绍。在那个问题下的很有优秀回答,其中一个回答用视频截图给了我们答案。

  遇到了困难,首先要回到原点。回到原点,就可以发现新的方法。越是苦恼,就越容易找到方法。方法是肯定有的。这样一点点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找到最短距离的方法。即:有苦也有乐。工作是活着的意义。既然这样就要竭尽全力,不挑战自然就会倒退。要永远挑战,不惧怕失败。

  短短的一段话,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是日本的工匠精神,

  为何中国很多产品的质量不如日本,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与企业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殊不知,工匠精神才是给产品、给企业带来灵魂的关键。它不仅仅是对对工艺技术的精益求精,更是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追求。只有当企业的工匠们有了自己的工匠精神,他们才可能为企业带来,因为他们有对质量创新的执着追求,才能让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这无疑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如今我国经济正在摆脱低端竞争格局,而中国制造也不断向在中国智造前进,如此时代,我们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

  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如何传承工匠精神

  显然,工匠精神是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单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它是让中国从制造走向智造的桥梁,,其最终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当然,转型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够完成的。

  还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大工匠》,电视剧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的产业工人随着时代的变化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和人物之间的的感情纠葛以及生存状况、精神面貌,涵盖了艰苦的三年自然灾害、动荡的”文革“、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剧末,两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看到自己炼的钢在现代化的潜艇上,激动得潸然泪下。这其实就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感动,也是一种落寞。因为如今的工匠精神,确实已所剩无几了。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工匠精神的地位如何,更是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我们的国家、社会是怎么看待工业生产的?企业又是如何看待我们的工匠的。一个国家工匠精神如果匮乏,那就是工业创造力的匮乏。若如此,谈何创造工业品牌,谈何中国智造!若不传承工匠精神,即使再过一百年,还是中国制造。

  让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体面、有尊严,真正的能发挥价值,得到尊重。那样工匠精神才有可能在华夏大地长存。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工控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