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划重点,如何补齐工业互联网人才短板?

2022-10-21 10:26
来源: 罗芳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部属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强化集聚创新人才的特色载体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多方面举措。

       针对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意见》提出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选拔和支持一批高水平管理、技术、技能人才,着力解决企业留才难、引才难和育才能力不强的问题,提高制造业企业人才集聚能力。

       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利用数字化转型的脚步正在加快。工业互联网为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量也水涨船高。

       有鉴于此,须从政府、产业、企业的层面,多角度施策,补齐工业互联网人才短板。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先研判区域现有人才储备与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匹配程度,分层分类引入、培养人才。为符合数字化转型趋势,政府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作为新发展方向,在着力推进区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之前,需要评估区域内自身的人才基础与人才规划,看其是否能够适应数字化转型。以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区域的人才仍未具备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新型技能组合,难以满足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在研判区域现有人才储备与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匹配程度后,可明确区域内自身的人才短板。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要提出符合人才需求的引进与培养政策,增强区域人才吸引力。

       从产业的角度而言,应加快以产学研协同的方式培养共性人才。新型技术人才培养,需联合内外部资源、融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建立知识与经验共享平台。在这些方面,产业界具备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共性技术人才培训平台等天然优势。产业协会、产业联盟、科技园区等应基于自身产业特点与需求,发挥出应有作用。以工业机器人领域为例,需增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具备机器人现场编程、安装调试等技能的应用人才。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应具备人才意识,充分增强人才培养的力度,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企业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不仅是引入设备、系统、数据模型,还是引入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模式和过程。在生产层,要培养既懂生产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在应用层,要培养既懂生产运营又掌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的人才;在商务层,要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并深谙生产运营及数字分析应用的战略型人才等。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