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阿里的“云上”基因

2019-02-16 09:07
来源: 镁客网

大规模计算操作系统飞天是这些成绩最大的功臣,在其负责人看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电商平台、最大的支付平台,还有物流平台、视频直播、地图等业务,阿里集团自身的场景已经足够丰富,“就像是一个很大的预演社会,什么场景都会遇到”。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这相当于“我们在绝大多数公司遇到技术挑战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探路和建路,提前把路上遇到的坑填平了”。

智能化也在阿里内部大规模应用,淘宝的搜索与商品展示大部分日常工作由机器完成,并实现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2018天猫双11期间,智能海报设计机器人“鹿斑”为20万企业、商家设计近600万张图片。

同时,这些业务的发展也在催生着阿里云的升级。比如在直播上,去年的天猫晚会的后台支持就由阿里云提供。

当天全球有2.4亿人收看,仅优酷平台上直播观看人数就近2500万。它对直播场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阿里云将最新推出的广播级直播方案用到了上面,网络抖动时自动选择最佳链路,机房区域发生故障时可实现秒级切换,保证直播的稳定性。

背靠阿里集团庞大的商业体系和数据,阿里云从商业中来,为了解决商业问题而生,也从阿里自己的实践中,找到了解决数字化转型难题的方法。

03|从相信中来,到未来去

2010年03月28日,在中国IT领袖峰会上,BAT齐聚,激辩云计算。李彦宏不客气地说,云计算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马化腾说的更为极端,“过几百年、一千年后,到‘阿凡达’那时确实有可能,但现在还是过于早了”。

“对云计算充满信心和希望,我们不是觉得这又找到一个新的矿产,阿里巴巴拥有大量消费数据、支付宝交易数据,我们觉得这些数据对我们有用,对社会更有用”,坐在台下的马云同样表到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将来会死掉”。

曾经,信奉基因决定论的旁观者们如此评价BAT三家公司,即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

没想到,反而是看似技术含量不高的阿里,在十年前正式开始云计算探索,并将其作为企业战略,一直发展到今天。

对阿里来说,阿里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2018年,阿里首次公布了代码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工程师总数超过3万人,同比增长28%。其中,研发人员占比51%,85%以上的需求可以在2周内交付。

这一报告无疑在为阿里自身的技术实力做背书。从运营到技术的基因转变,是阿里云在以一己之力在做强力扭转,它是阿里技术最强的代言人,也成为当前的阿里技术体向前发展的最大驱动。

到目前,阿里云自主研发了“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POLARDB数据库、神龙云服务器、ET城市大脑、AI芯片NPU等技术和产品。这些产品与技术,以及从阿里各项业务采集而立的数据沉淀到中台,构建了阿里符合DT时代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

在内,数据中台模式下,阿里的聚划算业务从提出到上线仅耗时1个半月,投入包括PD、运营和开发10多名员工;盒马以全面的数据化与智能化,成为新零售模板。

在外,“中台战略”通过阿里云为其他企业提供对外服务。比如阿里云花了5个月时间,帮助海底捞建立起一套智能服务系统,根据每个会员的口味和喜好推荐不同的菜品、促销信息、达人分享内容。其中,整个APP的前端开发仅有12人,耗时三个月。

在数字经济时代,张勇公布了阿里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定位:“运用数字技术帮助更多人完成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操作系统。

在这个宏大的定位背后,阿里云正是商业操作系统的底层。两个月前,阿里宣布将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整合全集团技术团队,将集团中台和达摩院的技术力量与阿里云全面结合,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面向全社会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基础设施。

仅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阿里云就推出了678种产品和功能,主要集中在数据智能、AI应用和企业解决方案相关方面。

在历史机遇和战略投入之下,阿里探索了一条独特的数字化转型道路,这套方法论正在以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为核心,帮助社会经济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这是它所找到的未来十年。在此前十年与未来十年之间,此时的阿里云天高水阔,风正帆悬。

04|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阿里十年前埋下的云计算梦想,在蛰伏、萌芽后,迎来了茁壮。

单纯在云市场上,它也许还面临着亚马逊、微软两大巨头的挤压——在迁移成本极高的云计算领域,马太效应将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但对它来说,阿里云显然并不是终点。

这个起于阿里商业版图的业务,最终也将回归到阿里商业。在互联网走向B端与数据、技术输出的时代,云计算与阿里商业有了最佳的结合点。两相作用下,阿里云无疑有了更大胜算。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