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富士康+汉帛:一台缝纫机上的工业互联网?

2019-01-10 10:46
来源: 创业家

“第一个女装行业乃至服装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就要出现了!”在近期中国服装协会上,汉帛与富士康的一个跨界合作引起了专业人士的感慨。

汉帛国际总裁高敏宣布已与富士康达成合作,将富士康的柔性生产与智能制造能力导入汉帛生产体系。自10月起,已有不下于100名来自富士康烟台分部的技术人员参与到该项目中。

平台型的富士康和垂直型的汉帛,共同画了一个工业互联网的十字,这个十字的相交点,就是一台小小的缝纫机。

1、碎片化流量,制造业的生死劫

过去十五年,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大量概念,如数据采集、系统平台、自动化排期等,更多与效率挂钩。企业算一笔账,投入多少提升多少多久赚回来,做不做都行,多是如此。直到碎片化流量的到来。

以前,流量掌握在少数平台手中,在这几个平台投放广告,就能很稳定地将流量导入销售环节。然而进入到移动互联网的后半场,生产内容与获取受众的门槛直线下降,个体崛起。用户虽然还在停留在屈指可数的几个流量平台上,但他们不“信”平台,各种自媒体、公众号、买手、主播成了他们的信息主来源,并进而成为了他们的购买入口。

能够在教育用户、娱乐用户的同时还向用户卖货,一个“网红”阶层开始暴涨,而平台则逐步沦为商品录入和支付的工具。

这场变革把大量品牌打的措手不及,他们传统的媒介投放策略是基于几个成熟的媒体平台,面对海量纷乱的“网红”,这套广告打法显得效果越来越差,也越来越难获取市场真实的反馈。于是品牌商们纷纷开始砍SKU、做爆款、玩定制、搞跨界,希望通过小批量、精准、高频次的产品策略转型。

但这对制造业来说,就是一场灰犀牛式的灾难。

如品牌商的广告打法一样,大量制造商也严重依赖少数核心客户的大订单,这些订单往往大批量、少款式、排期稳定。这种刚性稳态订单已经塑造了制造商的生产线和供应链近四十年,调整它,就是调整现实里的设备和人员厂房,调整数十家乃至数百家物料供应商,这需要付出见血般的代价。

而大客户们越来越小的订单量和越来越高频次的返单和调整,正在一刀刀割在制造商的肉里,蛋糕正在快速缩小。早已经习惯一个SKU少说做2万件、一个订单做三年的制造业老玩家们,如今不得不面对市场上飘满了新订单,但每个订单只有200件、交货周期只有14天的窘境。

与此同时,“网红”阶层的崛起,形成了大量数量虽小、但有着极高忠诚度和购买转化率的社区,他们有着自己的爱好圈子,买着小圈子喜欢的商品,甚至还有着漂亮的利润率。

然而这块看似可以弥补大客户损失的蛋糕,却是制造商吃不到的。因为长期依赖大客户订单,生产线和供应链已经适应了为1个客户卖10000件衣服,它无法为100个客户各自卖100件衣服。就像1台工业印刷机1小时能印1000张贴纸,它可以开机10小时去做一笔10000张的订单,却不可能接100个100张的订单,因为这意味着开关机100次。

盘子里的蛋糕正在缩小,嘴边的蛋糕却吃不到。

2、柔性制造,是破局也是迷局

无力承接大客户的高频次返单,和无法吸纳海量网红和社区的碎片化订单,本质都是制造业里柔性制造能力的缺失。但麻烦的是,这不是一个制造业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

做杯子的老板对他的杯子了如指掌,但是对加工杯子的机器恐怕就是个外行。如果你让这个老板去改进这个加工杯子的设备,乃至调整工艺、研发综合系统、传感器接入、边缘计算整合,那就是天方夜谭。

过去大量制造业转型工业互联网的失败,都可以归为“开餐厅的老板去招程序员研发线上下单系统”。因为制造业的能力虽然贯穿了自己的行业,但是柔性制造需要的是一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IoT、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云、边缘计算、工业App,柔性制造乃至工业互联网是一个横跨数十个能力的集成工程,单点逐个向上突破在商业上不现实,必须要有平台型公司的介入。

实际上,国内作为工业互联网代表的海尔和树根互联,都是在原生业务上形成了平台层面的能力,并贯穿到某一行业中落地,进而向全行业普及。换言之,这条工业互联网道路并不是项目制,而是以巨头为代表,用庞大的资金、资源、时间投入,打通某一领域里的人、设备、数据互联,形成一个宏伟壮阔的巨无霸。

这个巨无霸可以复制自己平台型能力,导入到关联业务的上下游,在用自有业务孵化的同时,整合生产线及供应链,最后成为该领域的工业数据中心,然后再继续下个行业的循环。

但是巨头的快乐和普通小厂无关。这是一个百亿级的游戏,多数制造业者似乎只能佛系围观。

3、汉帛,富士康,十字交叉?

在这个背景下,汉帛与富士康的合作,透露出了一丝微妙的信号,一个不同于“巨无霸”道路、而更像是“群狼”战术的信号。

富士康在平台层面的能力毋庸置疑,很有可能它是全球范围内、电子工业领域里能力最丰富的企业;汉帛是一家垂直领域里的领先制造企业,为数十家高级女装品牌代工。但考虑到二者营收上的差距,可以说,富士康并没有走传统巨头偏好的“万物以我为中心”,而是转向了“黄埔军校”:一条为产业链赋能的道路。

凭借着多年电子产品的代工,富士康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有着极其深厚的积累;拜苹果这一魔鬼客户所赐,富士康的IoT、工业云、传感器、边缘计算、控制协议等能力有着高度的自主性和集成。这一强悍的平台,居然和服装,一个自动化水平低、工序成熟、利润透明的行业,启动了合作。

画风有点不对?

但这个诡异的画风背后,掩饰的可能是富士康和汉帛另一个层面的野心:极小颗粒度的智能生产单元。

传统巨头的工业互联网改造气势恢宏,往往是一个个厂,至少是一条条生产线。但服装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改造,只能从一台台缝纫机开始。这一台台缝纫机,就是一个个迷你的智能生产单元,要具备数据采集、分析、传达的人机系统互联功能,要联动供应链的备料、运输、到库,要对接线上的订单生成和反馈,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麻雀。

天下事之难,在小不在大,毕竟当大妈也会刷二维码时,微信和支付宝才算成功。

和互联网企业显著不同,制造业企业不能被孤立地看待。他们往往是某条产业链里的一环,除了财报上寥寥几个数字,还隐藏着对链条上下游巨大的传导能量。

富士康+汉帛:一台缝纫机上的工业互联网?

以汉帛为例:它在2017年生产了超过1000万件女装,这意味着它能联动的上下游供应链在100亿左右;核心工厂约10家,这意味着超过150家卫星工厂和超过1000家小厂在为这个体系服务。外界能观察到的汉帛,仅仅是它在这个产业链里的冰山一角。

因此,制造业的链式反应,决定了富士康的微型智能生产单元一旦实现,就能通过类似汉帛这样的龙头,迅速渗透到水面下的冰山。而水面下的产业链体量,至少是水面上的十倍、二十倍。

与行业龙头合作、形成微型智能生产单元、迅速向该行业上下游传导。这套打法,正符合郭台铭一贯强调的“赋能”理念:用一个开放的大平台,赋予中小型企业升级转型的能力。

10月23日,与汉帛合作超过二十年的H&M,在得知汉帛与制造业巨头富士康就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展开深度合作后,特别邀请汉帛携富士康团队一道参与到H&M的Workshop中,讨论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H&M的透明供应链战略。显然,获得富士康赋能的汉帛,已经开始了服装产业链里的工业互联网传导,为老客户带来新价值。

就此,平台型的富士康和垂直型的汉帛,共同画了一个工业互联网的十字,这个十字的相交点,就是一台小小的缝纫机。

如果汉帛能过通过富士康画出这个十字,那庞大的碎片化流量就能够通过柔性制造变现,汉帛甚至可能从一个制造型企业完全转型成一家数据公司;而如果富士康能够通过汉帛画出这个十字,那服装行业成千上万的小厂和他们的生产数据就能迅速纳入到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新工业时代的“水电煤”级的基石。

而这台小小的缝纫机,可能就是服装行业里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作者:万能的大熊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工控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