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的解读
五、400系列工作项目1、环境应力筛选(工作项目401)1)GJB 1032提供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电子产品,也可用于电气、机电、光电和电化学产品,不适用于机械产品。电子产品的ESS可以GJB 1032和G,}B/Z 34规定的方法为基础,进行适当剪裁后进行。非电子产品ESS,尚没有相应的标准,其筛选应力种类和量值只能借鉴GJB 1032并结合产品结构特点确定。对于已知脆弱、经受不住筛选应力的硬件,可以降低应力或不参与筛选,不参与筛选的硬件必须在适当的文件中说明。2)ESS的主要目的是剔除制造过程使用的不良元器件和引人的工艺缺陷,以便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ESS应尽量在每一组装层次上都进行,例如电子产品,应在元器件、组件和设备等各组装层次上进行,以剔除低层次产品组装成高层次产品过程中引人的缺陷和接口方面的缺陷。3)ESS所使用的环境条件和应力施加程序应着重于能发现引起早期故障的缺陷,而不需对寿命剖面进行准确模拟。环境应力一般是依次施加,并且环境应力的种类和量值在不同装配层次上可以调整,应以最佳费用效益加以剪裁。4)ESS可用于装备的研制和生产阶段及大修过程。在研制阶段,ESS可作为可靠性增长试验和可靠性鉴定试验的预处理手段,用以剔除产品的早期故障以提高这些试验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生产阶段和大修过程可作为出厂前的常规检验手段,用以剔除产品的早期故障。5)承制方应制定ESS方案并应得到订购方的认可,方案中应确定每个产品的最短ESS时间、无故障工作时间,以及每个产品的最长ESS时间。6)由于产品从研制阶段转向批生产阶段的过程中,制造工艺、组装技术和操作熟练程度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制造过程引人的缺陷会随这种变化而改变,这种改变包括引人缺陷类型和缺陷数量的变化。因此,承制方应根据这些变化对ESS方法(包括应力的类型、水平及施加的顺序等)作出改变。研制阶段制定的ES,S方案可能由于对产品结构和应力响应特性了解不充分,以及掌握的元器件和制造工艺方面有关信息不确切,致使最初设计的ESS方案不理想。因此承制方应根据筛选效果对ESS方法不断调整。对研制阶段的ESA结果应进一步深人分析,作为制定生产中用的ESS方案的基础。对生产阶段ESS的结果及试验室试验和使用信息也应定期进行对比分析,以及时调整ESS方案,始终保持进行最有效的筛选。2、可靠性研制试验(工作项目402)1)可靠性研制试验通过向受试产品施加应力将产品中存在的材料、元器件、设计和工艺缺陷激发成为故障,进行故障分析定位后,采取纠正措施加以排除,这实际也是一个试验、分析、改进的过程(Test Analysis and Fix),即TAAF过程。2)可靠性研制试验的最终目的是使产品尽快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但直接的目的在研制阶段的前后有所不同,研制阶段的前期,试验的目的侧重于充分地暴露缺陷,通过采取纠正措施,以提高可靠性。因此,大多采用加速的环境应力,以激发故障。而研制的后期,试验的目的侧重于了解产品可靠性与规定要求的接近程度,并对发现的间题,通过采取纠正措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因此,试验条件应尽可能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大多采用综合环境条件。GJB 1407规定的可靠性增长试验,可视为一种特定的可靠性研制试验。3)可靠性研制试验应根据试验的直接目的和所处阶段选择并确定适宜的试验条件。目前国外开展的是可靠性强化试验( RET)或高加速寿命试验(HALT)。这类试验基本目的是使产品设计得更为健壮,基本方法是通过施加步进应力,不断发现设计缺陷,并进行改进和验证,使产品耐环境能力达到最高,直到现有材料、工艺、技术和费用支撑能力无法作进一步改进为止,因此可视为在研制阶段前期进行的一种可靠性研制试验。目前在国内一些研制单位,为了了解产品的可靠性与规定要求的差距所进行的“可靠性增长摸底试验”(或可靠性摸底试验)也属于可靠性研制试验的范畴。4)承制方应尽早制定可靠性研制试验方案,并对可靠性关键产品实施可靠性研制试验。可靠性研制试验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受试产品及其说明;b)试验目的和要求;c)试验时间安排;d)试验环境应力的类型、水平及施加方法;e)数据的收集和记录要求;f)故障判据;g)纠正措施效果的验证等。3、可靠性增长试验(工作项目403)1)可靠性增长试验是一种有计划的试验、分析和改进的过程。在这一试验过程中,产品处于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下,以暴露设计中的缺陷,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从而达到预期的可靠性增长目标。2)由于可靠性增长试验不仅要找出产品中的设计缺陷和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而且还要达到预期的可靠性增长目标,因此,可靠性增长试验必须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为了达到既定的增长目标,并对最终可靠性水平作出合理的评估,要求试验前评估出产品的初始可靠性水平,确定合理的增长率,选用恰当的增长模型并进行过程跟踪,对试验中所使用的环境条件严格控制,对试验前准备工作情况及试验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还应进行试验过程中评审。3)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受试样品的技术状态应能代表产品可靠性鉴定试验时的技术状态,产品的可靠性增长试验应在产品的可靠性鉴定试验之前进行,在可靠性增长试验开始前,应按GJBI50、GJB 1032及有关标准完成产品的环境试验和ESS。4)由于可靠性增长试验要求采用综合环境条件,需要综合试验设备,试验时间较长,需要投人较大的资源,因此,一般只对那些有定量可靠性要求、任务或安全关键的、新技术含量高且增长试验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可以接受的电子设备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5)可靠性增长试验必须纠正那些对完成任务有关键影响和对使用维修费用有关键影响的故障。一般做法是通过纠正影响任务可靠性的故障来提高任务可靠性,纠正出现频率很高的故障来降低维修费用。6)对有两台以上的产品试验时,当一个产品发生故障进行纠正时,另一产品可以继续试验。4、可靠性鉴定试验(工作项目404)1)可靠性鉴定试验的目的是向订购方提供合格证明,即产品在批准投产之前已经符合合同规定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鉴定试验必须对要求验证的可靠性参数值进行估计,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必须事先规定统计试验方案的合格判据,而统计试验方案应根据试验费用和进度权衡确定。可靠性鉴定试验是工程研制阶段结束时的试验,应按计划要求及时完成。以便为设计定型提供决策信息。2)订购方对可靠性鉴定试验的要求应纳人合同。对新设计的产品、经过重大改进的产品,一般应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必要时,还包括新系统选用的现成产品(关键的)。’3)鉴定试验之前应具备下列文件:经批准的试验大纲、详细的鉴定试验程序、产品的可靠性预计报告、功能试验报告、环境合格试验报告、环境应力筛选报告等。4)可靠性鉴定试验是统计试验,用于验证研制产品的可靠性水平。要求试验条件要尽量真实,因此要采用能够提供综合环境应力的试验设备进行试验,或者在真实的使用条件下进行试验。试验时间主要取决于要验证的可靠性水平和选用的统计试验方案,统计试验方案的选择取决于选定的风险和鉴别比,风险和鉴别比的选择取决于可提供的经费和时间等资源。但在选择风险时,应尽可能使订购方和承制方的风险相同。5)可靠性鉴定试验应当在订购方确定的产品层次上进行,用于鉴定试验的产品的技术状态应能代表设计定型的技术状态。为了提高效费比,可靠性鉴定试验可与产品的鉴定试验(产品定型试验)结合一起进行。5、可靠性验收试验(工作项目405)1)可靠性验收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交付的批生产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这种试验必须反映实际使用情况,并提供要求验证的可靠性参数的估计值。必须事先规定统计试验方案的合格判据。统计试验方案应根据费用和效益加以权衡确定。可靠性验收试验方案应经订购方认可。2)可靠性验收试验一般抽样进行。在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后可以减少抽样的频度,但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不能放弃可靠性验收试验。6、可靠性分析评价(工作项目406)1)可靠性分析评价主要适应于可靠性要求高的复杂装备,尤其是像导弹、军用卫星、海军舰船这类研制周期较长、研制数量少的装备。2)可靠性分析评价通常可采用可靠性预计、FMECA, FTA、同类产品可靠性水平对比分析、低层次产品可靠性试验数据综合等方法,评价装备是否能达到规定的可靠性水平。3)可靠性分析评价主要是评价装备或分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利用的数据和评估的结果均应经订购方认可。可靠性分析评价可为使用可靠性评估提供支持信息。7、寿命试验(工作项目407)1)通过寿命试验可以评价长期的预期使用环境对产品的影响,通过这些试验,确保产品不会由于长期处于使用环境而产生金属疲劳,部件到寿或其他问题。2)寿命试验非常耗时且费用昂贵,因此,必须对寿命特性和寿命试验要求进行仔细的分析,必须尽早收集类似产品的磨损、腐蚀、疲劳、断裂等故障数据并在整个试验期间进行分析,否则可能会导致重新设计、项目延误。3)尽早明确寿命试验要求,当可行时可采用加速寿命试验的方法。加速寿命试验一般在零件级进行,有的产品也可在部件级上进行。
六、500系列工作项目1、使用可靠性信息收集(工作项目501)1)应建立严格的信息管理和责任制度。明确规定信息收集与核实、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传递与反馈的部门、单位及其人员的职责。2)进行使用可靠性信息需求分析,对使用可靠性评估及其他可靠性工作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可靠性信息收集的范围、内容和程序等。3)使用可靠性信息收集工作应规范化。按GJB 1775等标准的规定统一信息分类、信息单元、信息编码,并建立通用的数据库等。4)应组成专门的小组,定期对使用可靠性信息的收集、分析、贮存、传递等工作进行评审,确保信息收集、分析、传递的有效性。2、使用可靠性评估(工作项目502)1)使用可靠性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对装备的使用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验证装备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可靠性使用要求,尽可能地发现和改进装备的使用可靠性缺陷,以及为装备的改进、改型和新装备的研制提供支持信息。2)使用可靠性评估应尽可能在典型的实际使用条件下进行,这些条件必须能代表实际的作战和训练条件。被评估的装备应具有规定的技术状态,使用与维修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训练,各类保障资源按规定配备到位。3)使用可靠性评估应在装备部署后进行,一般可分为初始使用可靠性评估和后续使用可靠性评估。初始使用可靠性评估在装备初始部署一个基本作战单元后开始进行,后续使用可靠性评估在装备全面部署后进行。使用可靠性评估应结合装备的战备完好性评估一起进行。4)应制定使用可靠性评估计划,也可包含在现场使用评估计划(见GJB 3872)中。计划中应明确参与评估各方的职责及要评估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等。5)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应不断地对收集、分析、处理的数据进行评价,确保获得可信的评估结果及其它有用信息。3、使用可靠性改进(工作项目503)1)确定的可靠性改进项目,应该是那些对提高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减少维修工作量和降低寿命周期费用有重要影响和效果的项目。2)可靠性改进是装备改进的重要内容,必须与装备的其它改进项目进行充分的协调和权衡,以保证总体的改进效益。3)使用可靠性改进应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该机构的职责是:a)组织论证并确定可靠性改进项目;b)制定使用可靠性改进计划;c)组织对改进项目、改进方案的评审;d)对改进的过程进行跟踪;e)组织改进项目的验证;f)编制可靠性改进项目报告等。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