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赢了“10亿赌约”的背后,格力的“盾牌”是什么?

格力电器作为国内实业、制造业的领头代表企业之一,在家电领域的信誉,闻名海外。而董明珠,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是当代“铁娘子”“女强人” 的代表人物,更是自带热搜“体质”,一发表言论几乎都登热搜榜。前段时间的“10亿赌约”,在2013年火热一时之后,在2018年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说到董姐与雷军的“10亿赌约”,要追溯到2013年的双十二那天,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情节设计让雷军和董姐进行打赌,本来雷军玩笑说赌约为一块钱,硬生生被董姐提到10亿的“起步价”。这场赌约看似是大佬们的“玩笑”,实则是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模式与格力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模式之间“较量”。

按照五年前的赌约,2018年双十二,从小米、格力前三季度营收来看,小米为1304.94亿元,格力1486.99亿元,虽然小米跟格力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减,但还没有超过格力。而今年的中国企业领袖峰会上,董明珠也单方面宣布格力今年的营收将达到2000亿元,这样格力赢下小米几乎没有悬念。不过董姐也表示,这场对赌本身是玩笑起来的,格力与小米经济体不一样,没有可比性的意义。

无论怎么说,一直受大众关注的“10亿赌约”已经落下帷幕,格力与小米都是国内知名企业,而“胜方”格力作为中国制造的领先企业,更是拥有雄厚的企业实力。那么,格力背后是什么让其赢得这场“赌约”?

格力坚持实业、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格力总裁董明珠曾多次强调过,实业、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这与2018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格力电器公司视察时强调的如出一辙。习总书记说到,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希望所有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我们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

也正是秉承这样的主旨,格力秉承着“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抱负,在制造工艺上不断提升,不仅让产品质量得到全球用户的认可,在发展智能制造上,更是走在行业前沿,为国内制造业起到了榜样和表率的作用。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未来的大趋势,格力大力出击,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在今年的8月,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批准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等38家单位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获批成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之一。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不是说说而已

在布局智能制造上,工业制品已经成为格力的主营业务之一。据了解,仅2018年格力智能装备就有多款新产品面世,比如2018年上半年,由格力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的伺服电机及驱动器,这款产品经专家组一致认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如首台下线交付客户的光纤激光切割机,也是格力智能装备在激光切割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与此同时,在12月份的珠洽会现场,格力展出的高精度石墨加工自动化柔性生产线、机器人乐队、冷却机等智能装备,以及高性能伺服系统、工业控制屏、新元电子、工矿灯、漆包线等系列工业制品,显示了格力在智能制造上的优异成绩。

其中,格力高精度石墨加工自动化柔性生产线作为公司工业制品的“巨作”,它可为工业制造提供生产、检测、配送、入库的一体式自动化解决方案,让“无人工厂”成为现实,从而实现生产环节的降本增效,使得大规模量产更能轻松地实现,产品质量更是得到更有效地保障。“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就是要实现制造更加精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格力用行动在诠释这个道理!

格力坚持推动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

实际上,格力自2013年宣布正式进军智能装备领域以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造。目前格力智能装备产品覆盖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换热器专用机床设备、无人自动化生产线体等众多领域,形成了自身的产业化格局。

与此同时,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格力已经为九牧集团有限公司、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了优质的设备和专业的服务,使得这些企业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水平。

格力电器总裁助理文辉还曾表示:“现阶段整个制造业面临用工难、用工贵的现状,因此,未来格力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就是立足于实体制造业,通过发展先进智能制造实现‘无人化工厂’以推进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

结语:总得来说,格力作为国内实体经济代表企业之一,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然积累了深厚的财力和技术实力。在这场赌约中,暂时领先也不足为奇。在这实力背后的几个板块业务中,空调自然还是格力的“王牌”,但在智能制造上的成绩,也成为了格力实力中不容小觑的力量。而对于董明珠近日在内部会议表示到,格力2023年要实现6000亿的销售目标,4年的时间实现三倍的增长,小编与广大读者一样,拭目以待。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