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富士康登陆上交所,撕掉代工厂标签,工业互联网能否让它三十而立?

2018-06-11 08:40
来源: 亿欧网

富士康=代工厂?

多数人不了解富士康的业务,对它的印象仅限于“工人跳楼”和“苹果的代工厂”。

的确,早期的富士康,确实是代工厂。(富士康,是鸿海精密大陆工厂的统称。)

1974年,郭台铭在台湾创立鸿海塑料,提供将零件组装成电脑的代工工作。1988年,郭台铭发现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暗藏着许多商机,于是,他放弃在东南亚设厂的机会,毅然在深圳建厂。这一年是富士康的起点,借助改革开放与外商投资政策,依靠内地工人降低生产成本,富士康不断的拓展外销产业,业绩增长迅速。

1993年,富士康在苹果的低谷时期争取到了IMAC的订单。2002年,富士康踏入PC主板行业,3年后,鸿海出货量直逼行业巨头华硕、嘉技、微星、精英等传统主板大厂。2007年,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郭台铭与乔布斯见面并达成合作。对富士康来说,这是走向“全球最大代工厂”的重要一年。

从2000年开始,美国每年排名前10的IT产品,有6种是有富士康生产的。逐渐地,富士康成为全球精密制造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巨头,并先后在中国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到东北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高峰期时,富士康全国员工一度高达139.1万人,成为雇佣人员最多的超级企业雇主。

撕掉“代工厂”标签第一步,转型“互联网商业”

“希望各位不要说我们是工厂,”郭台铭在一次公开场合中表示,“我们不是工厂,而是智能制造基地。”

根据富士康公布的财报来看,富士康生产iPhone X的利润已经跌了40%。据说富士康每组装一台iPhone手机,其流水线只有不到4.5美元微薄利润。即使如此,苹果对富士康而言依然相当重要,一旦失去苹果订单或苹果销量下滑,对富士康而言无疑都是沉重的打击。所谓的“国际代工”,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利润的同时,其背后更多的是辛酸。

作为传统企业的代表,富士康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始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

2010年,富士康推出了“门店+网站”的体系构想。2013年,富士康又推出了拓展品牌的在线销售渠道“富连网”。2014年,富士康子公司FIH Mobile从国外挑选创业公司,要创办自己的硬件创业公司孵化中心。2015年,从天猫平台撤下,富士康计划建设独立的业务部门经营富连网。

然而——这些尝试都失败了。

与初创企业相比,富士康固然拥有绝对丰富的资源,但是对互联网商业运作模式的不理解却是实实在在的硬伤。有媒体评价称:对富士康而言,代工一直是主要业务,其获取的利益远超过“转型”之后的互联网商业。当一种赚钱更为容易和熟悉的技能要被“抢夺”之时,传统企业中一定会出现很强的抗拒力,并且这是员工的一种自然反应。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转型远比创业要艰难的多,尤其是对于传统企业而言。

另外,富士康在做电商之时仍然沿用代工思维。作为制造企业,富士康崇尚标准化和流程化,过于注重模式,加之内部僵化的管理体制,这一套用在瞬息万变的电商行业必然难以成功。

合乎情理的,这一步转型失败了。

撕掉“代工厂”标签第二步,转型“工业互联网

在今年5月17日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郭台铭提出“工业互联网将是中国工业的出路,也是整个实体经济的机遇” 。

是了,富士康要转向“工业互联网”。

日前,郭台铭在与博时基金总经理江向阳见面时曾表示,工业互联网是鸿海集团近五年转型的重要方向,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将互联网技术、智能系统融入到传统制造中的重要载体。

工业互联网,指的是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实现人机连接,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和软件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

郭台铭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三大特征:网络效应、马太效应和替代效应。

网络效应:工业互联网连接的人、机、物的数量远远大于消费互联网平台连接人的数量,PTC预测,到2020年IOT设备接入数量将达到500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将是消费互联网平台100倍,甚至“富可敌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工控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