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之路
为了解决二者难以融合的问题,2008年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搬掉这座大山。
两化融合,到两化深度融合,再到智能制造,这块路很长,两化融合不是把软件用到工业过程中,也不是把软件用在产品,而是要把信息行业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应用到产品研制和工业过程中去。随着德国工业4.0的提出,CPS(赛博物理系统)开始变得普及。而CPS和两化融合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赛博是信息化之基(赛博是控制,赛博是通讯,赛博是创新,赛博是协同,赛博是虚拟),物理是工业化之础,两个构成的就构成了一个CPS信息物理系统,实际上也就是两化融合。那么CPS中赛博是怎么来的?实际上赛博是由智能的人创造的,这就是我们所出版的《三体智能革命》所解读的。进入数字经济和虚拟经济,可以说,“知赛博者智、涉赛博者勇”。能够深入研究赛博就有智能了,能够敢于应用赛博就是勇士。制造业的建设,需要这样的智勇双全。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业体系,而且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工业化没有完成,这是我们的真实的现状。工业化没有完成,中国的生态环境必然是工业1.0,2.0,3.0,4.0很长时间是并存的。中国不是小国家,一定要不失偏颇、从长计议地考虑基础工业。在当下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固本强源,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数字化,数字化核心是建模型,两化融合要做诸多事情,模型是第一,模型建不好,而先去做其他是不通的。工业界这类失败的例子太多。
工业的基础是数字化,“十三五”中央的提法是数字化制造普及,“十四五”是互联网+制造普及,真正的智能制造是要到十到十五年之后吧。然而所有的根基都是围绕制造而进行的。制造中的新动能也是能量满满的,等待释放。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创新在传统行业中照样可以进行。”美国的创新型企业有3/4来自传统行业,只有1/4是来自科技行业。6月份工程院的一次工作会议上,朱高峰副院长讲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给我们生活提供太多便利了,我们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阿里巴巴能造出中国的大飞机吗?马云能把中国的汽车卖到美国欧洲去吗?
工业只能来自工业,没有别的路径可以走。
作者:宁振波
作者简介
宁振波:研究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出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信息化专家总体组成员。也是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核工业等多个行业、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外聘专家。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泰科电子立即查看>> 创新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