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新概念:智慧院所解读
智慧院所是建立在中国独一无二的国情而发展出来。
中国工业体系的二元制
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工业运行,产品设计、工艺和制造已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研制线:从设计、生产、交付、运行、维护,一直到报废。而中国的工业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历史背景,一开始就是研制单位和生产企业相分离——即使是同一个产品,这就形成了形成了独居特色的“中国工业体系二元制”特征: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分离。尤其是国企,这种现象尤其突出。
实际上,在产品研制的全生命周期中,无论是设计、仿真、工艺,还是制造生产到运维,都应该是一体化的——在当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趋势下,这种特征更加突出。
产品设计和生产相分离的中国工业二元制格局,源于从中国建国的工业体系最早的建设方案。
建国后,苏联援华的157个项目都是仿研仿制。以中国第一辆解放卡车来说是1957年生产的。以笔者跟长春一汽相关领导和专家交流时得知,第一辆解决卡车下线,采用的基本都是苏联的材料、图纸、工艺、设备。连设计员,工艺员和高技能工人,都是在苏联长期培训,并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这才造出中国第一辆解放卡车。
毋庸避讳的是,中国工业体系是仿制起家。
在50年代的仿制中,中国也在逐步建自己的研发能力。但随中苏关系变化,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的前后,我国建立了相当一批科研院所,然而三年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国家为保护50、60年的科技工作者,保证科研院所生存,国家出台了科研单位的事业编制。在大跃进期间,大量农民进入企业,在三年自然灾害时又回到农村。五六十年代为保证科研人员生活形成独立的科研院所体系。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现在的工业体系中的事业单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波音公司开始了新一代客机波音777研制,采用了全数字化的设计手段,建立了全过程的集成研发团队,这就是集成产品组IPT(integrated product team),强化一体化的融合和力量。
中国航空领域在1999年以后,也开始了新型飞机的数字化协同研制设计,建立了集成研发团队。
这个团队不仅跨部门、甚至是跨企业的,就是飞机设计所和飞机制造工厂联合建立的。由于是两个法人,利益诉求各自不同,IPT小组工作很艰难。在此情况下,国防科工委启动了《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并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推动了航空工业集团的多个飞机型号的IPT小组的应用落地。新飞豹,正是这种全新联合机制的耀眼产物。中央电视台2013年播出的《大国重器》中“核心突破”一集中,就描述了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和西安飞机集团协同研制数字化新飞豹的进程。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