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印度拿什么与中国叫板 透视“印度制造”战略

试点改革与联邦层面推动

目前,印度的劳工改革和土地改革因为政治阻力过大,莫迪已经基本放弃在联邦层面推动改革,转而在个别邦——例如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采取试验性的改革政策,再用改革取得的早期收获在其他邦推广改革。

虽然2016年印度议会人民院已经批准了宪法修正案,决定对印度税收制度进行彻底改革,用统一的商品与服务税(GST)替代现有的邦内和邦际的各种混乱的苛捐杂税。但受去年的废钞政策余波影响 ,原本定于2017年中实施的统一商品与服务税制(GST)计划很有可能被再度延迟。比较而言,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可能是目前莫迪政府推进最快的改革领域。目前,印度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电力局部过剩。同时,各类铁路、公路、城市交通也被提上议程。

成功吸引外资与过分追捧

一份英国金融时报的统计表明,仅在“印度制造”战略实施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印度就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接收国。细看之下不难察觉,与其说这是“印度制造”战略本身带来的成就,不如说是“印度制造”战略给人们呈现的美好预期。作为一个10亿人口级别的经济体,印度一旦成功实施工业化,将会为世界带来一波足以与中国崛起媲美的巨大机遇。尤其是在全球经济震荡调整的大背景下,印度巨大潜力被寄予的期望又被再次放大,受到过分追捧。

然而摩擦却总是不断,跟中国掰手腕的事情也不少。

就在七月底,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等地进口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实际上,近年来印度光伏市场发展迅猛,光伏发电能力在过去3年增长了3.7倍,这也受益于中国产品出口的合理价格。这是中印在工业与商业较劲的一个小小缩影。

印度巨大的潜力毋庸置疑,但是如果潜力没有被激发出来,就永远只能是虚无概念。如何克服印度国内的重重矛盾,并最优利用印度内生的资源禀赋,因此也就成了印度决策者推动“印度制造”战略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