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人类何不顺势而为 学会与机器人“并肩作战”

  此外,机器人在设备洁净方面也有用武之地。捷克一家公司早在2011年就推出过一款视觉引导机器人,它能对空调系统进行清理和检查。即使是极难清理的死角,处理起来也游刃有余。

  姚凯梳理,机器人可替代性较高的行业主要为两大类:一是传统的制造业,如汽车、电子、机械等流水作业比较规范的行业。二是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危险性高或对人的心理要求较高的行业,如采掘业、建筑、高压带电清洗、防爆、油气管道清淤等。同时,在不少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化使用机器人也能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

  此外,随着综合智力发展,“更聪明”的机器人还能从事更复杂的专业技术工作,如自主飞行、撰写新闻稿件乃至分析医学光片、实施麻醉、进行手术、分药取药等。

  不过,专家指出,机器人代替人类完成诸如数据录入、驾驶汽车、前台服务等工作,并不意味着人类将无所事事。由机器人承担服务性工作的目的是,把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多需要创造力、同情心的有趣工作。

  哪些金饭碗抢不走

  与人相比,机器人不消极怠工、也不会抱怨。但是,它们毕竟属于“物”,并不具备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个性、道德等,也不具备创新、创意、创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对原创能力、互动能力、谈判能力和创意能力要求较高的金饭碗,机器人难以觊觎。”姚凯说。

  例如,情感类工作,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机器人还无法涉足。它们可以照料老人,却不能进行心理关照;它们可以给孩子们上课,却很难进行差异化辅导,更不能言传身教。

  又如,音乐、美术和设计类工作暂时也无法染指。机器人或许可以绘制出美妙的画面、弹奏出经典旋律,但难以在其中体现个性、情感等特征。毕竟,艺术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达,目前的人工智能只能表达共性。

  还有,发明创造类工作、改革创新类工作,机器人同样无能为力。机器人更直接影响中等技能工作,对于高技能和类似按摩等低技能工作,影响力暂时还没那么大。

  与机器人“并肩作战”

  “假如说,一条装配线上原来需要10名工人。如果这条装配线使用机器人,就意味着这10人都将失业。”姚凯说,短期来看,机器人上岗势必导致一批生产工人的下岗。“但也要看到,大规模机器人的出现会催生许多新的人力需求岗位,包括机器人的研发、操控和维修等。”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因应用机器人,焊工减少了4.9%,机床操作工减少了2.3%。但同时期,电子计算机操作员需求增加了4.5%,软件技术员需求增加了10.2%,机器技术员需求增加了7%,社会整体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

  “每一次变革来临,总有三类人:一类人创造变化,一类人适应变化,一部分等着被弯道超车。”古典认为,面对机器人带来的挑战,真正的趋势是利用电脑、发挥人脑。事实上,把一些累的、脏的、难度更高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去做,不仅会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使人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新技能、发展新本领,增强创新、创造、创意能力。因此,人类要顺势而为,学会与机器人“并肩作战”。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工控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