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购买国带来的四大启示

  2012年,晋亿实业从德国引进弹条自动化生产线。凭借这一“机器换人”,公司减少了三分之二的用工人数,同时机械手的定位误差只有0.1厘米,精确度较人工有了大幅提高,产品不良率降低了30%以上。

  类似的变化还发生在嘉兴的许多企业里。对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坚强来说,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是他最舒心的一个春节,因为既不用担心节后用工荒,也不用愁产品销路。而这一切变化都缘于企业实施的“机器换人”。2012年,天之华从日本引进了24台自动化涡流纺纱机,加上前道引进的德国进口设备,如今每6台纺纱机只需要1名工人看护,工厂开足马力只需51名员工。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之后,也更愿意留下了。

  引进机器人的裨益在三一重机的快速发展上也可窥一二。《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两台机器人现身三一重机生产线。此后,企业销量突飞猛进,机器人队伍也随之壮大。在三一重机临港产业园中,就能看到200多台机器人各司其职,忙着切割、焊接、涂装或者涂胶等工作,个个都是以一当五的好手。

]

  机器人替代人工的效益在佛山富惟汽配有限公司更为凸显。这家广州本田的老牌配件商,近年来一直谋求打入一汽大众的一级供应体系。去年一汽大众首度公布其南海生产车间应用800多个机器人的消息后,富惟也从下半年开始加快了自动化的步伐。

  富惟汽配的董事张守治算了笔账,以前冲压环节大概需要40个工人,机器人加入生产后能节省了一半的人力,但产量却增加了一倍,“尽管前期总投入要过千万元,但随着单位时间效率的提升和人力成本的降低,估计3-5年内就能完全回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