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全球制造业分化趋势明显 中国如何抢占制高点?

  敬佩“德国增长”的同时,也发现同样以制造业强国的中国,尽管在危机中抵御了一定冲击,但仍出现了沿海地区有企业倒闭、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窘境。那么,“德国制造”长“胜”不衰的原因是什么呢?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姚铃强调,先进、高端是表现,长期的创新和质量保障是根本。

  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则指出,德国模式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得益于德国科技创新、标准化和质量认证及双轨制的职业教育这三大体系保障。

  首先是科技创新体系。姚铃认为,“德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先的产品技术含量。历届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常常是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坚信创新立业的德国人从不吝惜对研发的投入。

  据统计,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有11家德国公司,排名第一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年度研发费高达58亿欧元。即便在欧债危机爆发期间,订单有所减少,德国企业也没有减少研发投入,反而逐步增加。以先进制造业为强大支撑的德国经济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甚微,反而因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而更具生机和活力。

  其次是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封兴良介绍,“德国制造”有着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标准囊括了安全技术、环境保护、运输、消防、家政等领域。德国每年都会发布上千条行业标准,其中约90%被欧洲及世界各国采用,保证了“德国制造”的上乘质量。

  最后是双轨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制造”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封兴良强调,区别于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维,只有30%左右的德国人会选择上大学,约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3~4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1~2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为了鼓励本土人员走职业化道路,德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几。也正是这些技术娴熟的工人把研发出来的蓝图变成产品,投放市场,才帮助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

<上一页  1  2  3  4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