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富士康大陆“机械臂”的悬疑 问题很多

  业内人士指出,富士康开始用机器人替代工人的自动化流程已在实施中,此举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解决劳工冲突方面有重要意义,但自动化生产同时也面临着包括高成本、快速技术变革等的重大阻碍。富士康在未来十年中将生产流程自动化的计划面临多种重大障碍,如成本较高和技术的迅速变革等。

  鸿海精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士也称,董事长郭台铭制订的配备100万台机械臂的目标就像是驴子面前挂的那根胡萝卜,公司一直在力争开发这方面的技术,收效不大。

  而且,实现iPhone、电视机、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或许能使富士康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困局。但鸿海精密的一些管理人士指出,一些工厂装配的机械臂只能完成诸如移动某个元件这样简单、重复的任务。打磨iPhone金属外壳等许多复杂的工序,仍需人工完成。

  还有,要建立自动化工厂,富士康在资金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些分析师称,建立自动化工厂所需的资本开支将非常高。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师Alberto Moel预计,相关年度开支至少需要21亿美元,甚至可能超过100亿美元,具体数字将取决于机器人的花费,以及自动化的程度。郭台铭手头看上去并不充裕。由于大陆工人薪资上涨,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鸿海精密的利润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富士康的年度资本开支历来低于30亿美元,除了该公司在中国内陆大举扩张的2011年。

  此外,鸿海精密通路事业群董事长胡国辉指出,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周期短,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机器人对于提高效率的意义不大。胡国辉没有具体透露富士康实现完全自动化的时间表。

  使用机器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使用机器人成本更高,而且相关程序开发也并不容易。由于机器人所应用的工种不同,制造成本也有所区别,约在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不等。同时,使用期间的维护保养费用,以及技术变革更新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那也是无可估量的。对比国外一些高人工成本的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德国,他们尚且没有大规模的发展机器人作业以替代高成本的工人,可以此处面临的挑战的确不小。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