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十年磨一剑,工控老兵的匠心精神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制造向智造转型迫在眉睫。

智能制造不等同于简单的自动化,而是先进制造工艺与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一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有机体,包括制造装备的智能化、设计过程的智能化、加工工艺的优化、管理的信息化和服务的敏捷化远程化等一系列具体内容。

然而,在复杂的工控系统供应链中,掌握在我国自己手上的核心技术并不算多,在智能工厂建造初期,我们高度依赖海外产品,国产化率较低。在经历了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因素影响后,制造业厂商们意识到国产替代的重要性,一场浩浩荡荡的零部件国产化改革开始打响。

(华成工控市场总监冷丽)

作为工控行业18年的老兵,华成工控在创立之初就深知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华成带着让所有企业都可以低价用上好技术的理念,开启了他在国产工控的征程。

故事的开始

在改革开放初期,轻工业制造是主流产业,但受限于当时集成电路的不稳定,注塑行业中的工伤事故频发。

自动化生产可以大大降低生产中的危险,但彼时的的上下料机器人被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的国家垄断,价格相当昂贵,一台机器平均需要8-10年时间才能回本,对于正处于制造业起步阶段的我国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并可能让企业深陷财务风险。

让国内企业都用得上自动化设备,是华成工控坚守的创立初心,也是坚定的奋斗目标。

十年如一日,以工匠精神钻研行业痛点

华成工控的成功之道在其对产品的精准定位以及对行业的深刻了解。相比于纸面上高科技快迭代的军备竞赛,华成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解决行业痛点,用最低的成本解决客户最刚需的问题。

华成强调工匠精神,专注于行业解决方案的深度研究和创新,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必须是精益求精。一个上下料自动化工序,华成从能干到干好,不断把控制器成本打下来,同时保证更加优秀的产品性能,他们追求的是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确保用户最好的体验和产品卓越的性能。

十八年的精益求精,华成已经成为了国内工控领域的领头羊,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领域连续多年出货量第一,并成功把工业机器人的价格打下来。据预测,2023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超过150万台,中国已经蝉联多年世界工业机器人使用量第一,并且国产品牌的占比大幅提升,工业制造从此摆脱“用不起”的难题。在制造业飞速进步的路上,这些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厂商立下了汗马功劳。

目前,尽管华成已成为业内标杆,但他们从来不以“老师”的姿态面对同行伙伴,更多的把自身角色定义为“学生”和“工程师”。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终端客户遇到的问题,一直是华成工控钻研的问题。

智能工厂建设周期长、员工磨合期久、生产线多样一直是困扰企业推动智能制造的难题,一款可在更多工业场景中实现快速部署的控制器,是众多制造业企业的共同心声。华成整合了十多年来服务不同客户的经验,根据每个行业的不同特性,打造了一款可使用十多种工业应用场景的手控器,可根据工厂实际生产需求,在3小时内完成自动化设备部署,为客户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

厚积薄发,攀登工业制造的掌上明珠

谈及未来的目标,市场总监冷丽坦言:2024年前,华成要做到机器人控制器出货量的领先地位。

在华成入局机器人控制器之前,工业机器人一直被四大家族垄断,中国人做不好机器人一直是圈内的共识。华成利用短短三年时间便梳理了整个行业的供应链,赋能企业涵盖了上游零部件制造和本体制造,通过国产替换的方式,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使国产品牌成为了性价比的代名词。

机器人的未来是无限广阔的,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一些高危险性和高风险性行业,如喷涂车间、冲压行业等,可以自动化取代人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危险。正因如此,华成工控希望用自己深耕多年的经验,赋能这颗工业制造界的掌上明珠。

结语

在《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指引下,中国必将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随着智能制造进程持续发展,未来中国将会成为全球自动化配件的供应大国。尽管如今看到工控市场内卷严重,但经过一轮腥风血雨的比拼筛选,迎接的将会是一片更大的蓝海。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