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软件成“软肋” ,工业互联网需提升核心技术能力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在工业的简单应用,而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既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业态、新产业,将重塑企业形态、供应链和产业链。
眼下,工业互联网产业蓬勃兴起,有专家预测未来15年产业规模将超11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产业机遇显而易见,但挑战也前所未有。
业内专家认为,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有四大区别:在技术架构上,消费互联网以计算机信息为核心,工业互联网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在技术要求上,消费互联网要求大容量、高迭代、一定的智能分析,工业互联网要求高可靠、低时延、极精准、强适配;在商业模式上,消费互联网是流量经济,工业互联网是价值经济;在应用场景上,消费互联网具有可复制性,工业互联网碎片化,不可复制。由此可见,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形态。
工业与互联网一旦相加,无疑会衍生并壮大诸多新兴产业。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这些硬件是显而易见可随之壮大的产业;平台类企业也是首先会迅速做大的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类企业与消费互联网平台类企业最大的不同是不可能一家独大,不仅每个工业小门类都可能成就一个乃至多个平台,就是单拎出某一领域,也可能成就一个平台。目前,仅青岛就涌现出40多个工业垂直互联网平台。全国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正以倍速增长。
硬件需要以软件为灵魂,但软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却有大“软肋”――难以复制。以人工智能的视觉识别技术为例,应用在智能城市中以识别人和车辆为场景的技术,研发成功后就可以无限复制,成本可以无限摊薄。而应用到工业场景,因为不同行业的场景千差万别,复制起来极为困难,无疑将推高成本。同时,工业互联网高可靠、低时延、极精准、强适配的要求,也对软件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个“软肋”和这些要求,是软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大展拳脚的最大挑战。
但是,相比智能城市的市场空间,无疑工业互联网市场更加庞大,对软件行业来说,工业互联网领域将是其必争之地。谁抢得了先机,谁就会赢得市场主动权。软件行业必须摒弃急功近利、轻松赚钱的思想,扎扎实实做研发,凝神聚力补“软肋”,只有在技术上更加强大,甚至打破“难以复制”这个技术桎梏,才能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汹涌大潮中乘风破浪。
从另一个角度讲,以人工智能、算法等为核心技术的软件业,实际上已经从在浅水区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的阶段,进入了必须深潜才能挖到宝藏的攻坚阶段。是否充分认识到这个趋势,决定着企业能否脱颖而出。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