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病毒引发国内呼吸机制造链条的变革

2020-04-15 08:35
中国传动网
关注

截至4月14日7时,除中国外,全球COVID-19确诊病例超过180万例。欧美地区疫情的升级,使得全球最紧缺的医疗物资已从口罩、检测试剂,逐渐变为呼吸机、防护服。

根据世卫组织(WHO)的说法,每6个新冠肺炎患者中会有一个发展为重症,导致呼吸困难。对于轻症患者而言,借助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能有效、快速地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死亡率。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呼吸机就是“救命机”。

这样一台“救命机”,由于全球需求量暴增,零部件供应不足,即使各大医疗设备厂商扩充产能加班加点生产,有限的数量也不能满足大量患者的需要。

呼吸机有多紧缺?

疫情仍在蔓延,国外对呼吸机的需求究竟有多大?有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美国与德、英、意合计现存呼吸机数量约为21台,合计需求缺口约100万台。

其中,美国医院大约有16万台呼吸机,国家战略储备中有接近1.27万台。据美国医院协会估计,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将有96万人需要使用呼吸机,呼吸机需求缺口巨大。20天前,纽约州长称,纽约州至少需要3万台呼吸机来应对病例数高峰,目前该地区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

意大利目前有大约3000台呼吸机,缺口可能在1万台以上。由于前期防控不力及呼吸机严重不足,意大利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9万。

而土耳其、德国、法国等国的疫情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土耳其每日新增4700多例,仅次于美国;德国的死亡率已经逐渐上升到1.2%,德国疾病控制机构负责人警告称,德国可能没有足够的病床和呼吸机来应对冠状病毒的爆发。法国新增确诊病例在2300左右,目前只有5000多台呼吸机。

目前,英国国民医疗保健系统大约有1万台呼吸机可用,但报道称英国疫情将会在近日达到顶峰,卫生大臣汉考克此前曾表示将需要1.8万台呼吸机。然而进入4月份以来,英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与日俱增。4月7日至今,英国单日新增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其中3天每日新增死亡人数都超过了900人,目前死亡率为12.59%。

在一些医疗条件差的国家,比如西非的马里,全国呼吸机只有56台······

谁是呼吸机供应大国?

欧洲是呼吸机产能最大的地区,聚集了全球一半呼吸机制造商,其他产地分布在美国和中国。

瑞士的哈美顿医疗公司是全球最大呼吸机供应商,市场占有量达到四分之一。此外,德国德尔格、瑞典Getinge集团以及中国的北京谊安等头部占据半数以上的市场。

哈美顿医疗公司目前已将产能提升了30%至40%,日产能大约是80台呼吸机,一个月能生产2400台。德尔格公司在2月将产能扩大一倍,计划全年扩大四倍。德国政府3月向其订购的1万台呼吸机,交货日期也要持续全年。意大利只有一家本土的呼吸机制造商Siare Engineering,政府已要求该公司将产量从每月125台增加到500台。

包括通用电气和美敦力在内,美国国内只有不到 12 家公司生产呼吸机,目前正在使用的重症监护呼吸机中,大约一半依赖进口。因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呼吁福特、通用和特斯拉等国内汽车巨头转产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我国呼吸机企业有近千家,仅有少部分出口,更高端的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产品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约占全球产能的五分之一,已签订订单量约2万台。截至4月8日,中国主要呼吸机企业累计向全国供应呼吸机2.8万多台,其中有创呼吸机4000多台。

呼吸机产量为何仍然有限?

目前车企转产的呼吸机,主要是急救转运呼吸机及家用无创呼吸机,而不是医院专用的重症治疗呼吸机。重症治疗呼吸机产业链上游的关键配件,包括涡轮压缩机、流量传感器、比例电磁阀、芯片等核心部件,生产商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由于疫情在全球爆发,上游核心部件和原材料配套能力不足,严重限制了呼吸机的产量。

即便是世界最大医疗厂商之一的德尔格公司,也要从世界各地获取供应零件,其中很多来自欧洲,但也包括美国、亚洲、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哈美顿医疗公司总裁哈勒克(Jesn Hallek)也对供应链表示担忧:“考虑到我们产能提升,我认为很快就会遇上供应链的问题。”

对国内厂商来说,核心零部件进口难对呼吸机产量影响尤为明显。由于欧美呼吸机元器件面临全球需求井喷,供应量不足,且国产质量与海外产品存在差异无法替代,导致国内医疗设备厂商江苏鱼跃的呼吸机产量只有实际产能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迈瑞医疗表示,呼吸机需求多到没法接,订单已经排到明年,虽然产能已经提到去年同期的五倍,依然只能优先满足疫情最重、最需要呼吸机的地区。谊安医疗也称:“有成千上万的订单在等着交付。问题是我们能够多快地生产出这些呼吸机。”

转产呼吸机面临什么难题?

目前,已有英、美等多个国家的先进制造巨头转产呼吸机,但无论是准备转产还是专业生产呼吸机的企业都表示,呼吸机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零起步跨界生产呼吸机,要面临改造生产线、突破技术壁垒、零部件供应、质监审批等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可能要花费数月甚至十几个月才能实现量产。

就车企转产来说,在与医疗企业合作研发和生产的基础上,还需要花费数周时间重新调整车间,车企工人还须接受培训,汽车车间的卫生条件也难以立刻达到医疗设备生产要求,真正转产需要几个月之后。

此外,呼吸机和口罩的性质不一样,口罩在欧美和中国都是一类器械,而呼吸机是三类医疗器械,所以呼吸机会面临更严格的管控。对呼吸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海外,那么国内的医疗器械出口还必须符合当地的资质,例如美国的FDA认证、欧洲的CE认证。目前我国符合认证的呼吸机生产厂家数量并不多。

不得不改变的供应链

面对全球巨大缺口,或许是国产呼吸机及零部件厂商迎头赶上的时候,但对大部分机电厂商来说,盲目转产是不可取的。

呼吸机属于高精尖医疗设备,是材料、机械、电子、医学、生物工程等多学科密集交叉形成的产品,技术门槛较高,研发及生产周期长,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的集成制造,而在核心的智能设计、通气技术、降噪技术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研发能力有限,很多核心零部件不能实现自主生产。

如果不是遇到重大疫情,呼吸机的日常需求量并不大。从计划生产到最终量产,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而那时全球疫情可能已经结束,呼吸机的抢购热潮已经冷却。

由于疫情影响,呼吸机核心零部件面临国际物流减少、工厂减产或停产、需求暴增供应不足等问题,国内已有呼吸机厂商产能得不到满足,正在积极寻找国产替代产品。这对国内呼吸机零部件厂商来说,是一个好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技术基础,不应贸然加入呼吸机生产队伍,对于有一定技术储备的企业来说,更应该瞄准呼吸机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替代进口,解决全球零部件短缺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对于呼吸机这种具备战略资源地位的高端医疗器械,实现自主可控才能不被其他国家的掣肘,因此呼吸机供应链的国产化和本土化也是未来趋势。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