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工业智能峰会 | 长三角制造业“抱团”,企业智能化路径各异
8月30日,2019全球工业智能峰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峰会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投资促进中心、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等联合承办。
作为本次峰会的重头戏,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宣布在工业智能领域展开合作。当日下午,峰会召开“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暨工业造就者之旅”分论坛,来自四地的企业各自分享了建立智能工业的经验。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他们进入智能制造的路径各不相同,也能带来更多有关智能制造落地的思考。
浙江|中控科技集团:紧随客户需求,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中控集团创始于1993年,是做流程工业自动化起家,主要服务于石化和化工等行业。所以,中控集团的工业互联网思路脱胎于流程工业的自动化,是伴随着工业3.0到4.0亦步亦趋的发展路径。
在工业3.0的阶段,工业的自动化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但是,当生产安全、绿色环保和节能降耗的红线越来越严,自动化已经较高的流程工业无法再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智能化就成为了自动化的进阶版本。
原有的信息化系统不仅要解决生产过程的可视化,还要了解所有的生产环节,分析设备故障的各种场景,也包括人工决策所产生的二次数据。这些都成为了信息化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石化压缩机组运行过程中,如果压缩机旋转速度太快就会出现喘振,一旦到达喘振线,就会出现安全事故。仅仅依靠出现故障后的紧急停车或是减缓转速,则会导致能耗过高,影响生产的效益。此时,更智能的工业互联网就能通过建立工业模型,实现对机组的优化控制,达到能耗最低,效率最高。
所以对于自动化企业来说,发展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是对自动化业务的完善和延续,目的是满足客户的进一步需求。因此这些自动化企业并不在意自己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人工智能还是工业互联网,只在意新的解决方案能否能为客户降本增效。
中控集团创始人禇健表示,如果仅仅把所有设备连接起来,那在十几年前通过自动化就能够完成了。智能工厂的关键是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面可以运行各种工业软件去实现各种功能。
目前中控集团推出的supOS就是一个工业互联网的底层平台/社区,将已有的生产管理系统纳入的同时,也将纳入各种各样的工业APP去适应不同行业需求。
安徽|合力股份:产品智能化需求扩展企业业务
来自安徽的合力股份主营业务为叉车。目前的国内叉车的年产量有30万辆,大约是汽车年产销量的1%。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工业车辆市场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在叉车行业中,丰田的工业车辆排名第一,营收达百亿美元。国内的合力和杭州叉车占据国产的头两位。
工业车辆生产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叉车产品的生产过程通常被分解成很多加工任务来完成,需要满足多品种和小批量的制造需求。而国产的叉车产品在高端场景和可靠性上相比发达国家的产品仍有差距。
除了产品差距之外,工业车辆的环保要求虽较汽车滞后,但标准仍然处在不断收紧的过程中。近几年,原本占80%的内燃机搬运车辆市占率逐渐下滑,电动车辆占据了40%的市场。目前电动车辆又开始从铅酸电池向锂电池发展。
合力发展的路径依然是从自动化到智能化。从2009年开始,合力导入丰田的精益生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合力股份董事长张德进表示,对中小企业来说,工作作业标准化的成本很难承担,标准作业的执行到位率非常低,管理上的差距也非常大。
在智能化时代,合力主要面对的挑战是来自于产品需求的变化。因为合力的叉车产品服务于工业场景,随着工业智能化的推进,对智能车辆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工业场景更为简单,因此无人驾驶、无人化作业更容易在工业车辆上实现。
目前,合力所生产的工业车辆,就需要能向用户提供设备运行参数和管理参数,让用户能够及时获取到安全、油耗、电池、成本等管理信息。
在实现数据可视化后,合力还能提供数据分析,让用户获得实际的价值。在较为理想的情况下,可以节省20%-30%的运营成本。
合力的智能化路径,是基于用户对产品需求的转变。合力也逐渐由纯粹的硬件制造商,转为能提供产品运行数据和分析服务的提供商。
上海|上飞装备:主动引入人才实现智能制造
上海飞机制造厂于1989年成立工具经营部,并在2004年开始创建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飞装备由单一模具的零件加工,发展为集飞机零件、飞机部件、智能制造产线及工艺装备设计、制造为一体的航空企业。
长期以来,虽然飞机的设计实现了数字化,但是制造却还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2016年初,上飞装备董事长刘汉涛去成飞交流,才第一次面对面地从主机厂领导中听到“无人工厂”的概念。
回到上飞装备,刘汉涛开始领导团队进行数字化改造。恰巧他有一位在欧洲从事自动化制造多年的朋友回国发展,他吸收了很多先进的工艺理念,对上飞制造探索智能制造帮助很大。在团队的努力下,上飞装备花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智能制造一期产线的立项、试运行和投产。
此外,上飞装备还在研制数字化装配线,已经实现自动钻孔、自动铆接、自动定位和自动检测等功能。近期又引入20人的团队,深耕数字化装配领域。未来,上飞装备将在临港培育一支专业化供应商队伍,还将为其他商飞供应商提供交货、售后和维保服务。
对于上飞装备来说,智能制造是彻底的舶来品——“无人工厂”的概念来自友商、一期产线来自于欧洲经验、数字化装配线依靠新的团队。上飞装备的主动智能化,也为其他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范例。
制造企业自主赋能的前景如何?
除了中控科技、合力股份和上飞装备,正泰集团和中微半导体分别从光伏产业和微器件工业提供了制造智能化发展的案例参考。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来说,智能制造的需求来源是多元化的,可能是客户需求和产品需求的改变,也可能纯粹是主动提升的过程。
但是就赋能过程本身来说,大型的制造企业更愿意通过自己的转型需求摸索出自己的系统和解决方案,也相应地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这种自我赋能既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强烈的需求,也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强大的资金实力。
至于他们的系统能否进一步赋能到外部企业,一方面会有同行业竞争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有跨行业适应的困难。在工业互联网赋能的赛道上,不管是传统工业企业、企业管理软件商还是初创型企业,都各有优势和短处,至于哪一类背景的企业能够从赛道中胜出,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