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德国工业的“百年基因”
黄燎宇:德国双轨教育我们中国也很重视。我不是搞教育的,但是我知道在中国一直很难推行职业教育。原因很简单,这是传统文化差异造成的。德国的中学分三种,很复杂,也有等级。许多人说德国人没有阶层观,恰恰相反,真正没阶层观的是中国人。在中国,人人都想往上走,相反德国人很本分。
连玉如:谈到德国模式,中国对德国的学习不是从现在才开始,在改革开放80年代中期,我们国内已经有一个全国性的德国问题研究会。在1984年甚至专门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有过非常全面系统的介绍了解和学习。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经济突然倾向英美国家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学习的半途而废。所以我觉得德国比较值得借鉴的是,它不赶时髦,不跟风,坚守自己的理念
德国经济体制成就“百年老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罗兰贝格:德国制造业的成功意味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成功的。德国人很讲究共识,尤其是在雇主和工会,雇主和员工之间,我们有一种四方决策的模式,这在全世界很少见。
得益于这种社会共识,德国劳动力成本10年来增长很缓慢,而其他国家劳动力成本增长了25%~30%,这意味着德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竞争力非常强,我们的产品价格很有竞争力。
当然有人会问,如果德国劳动力成本出现了问题怎么办?你可以看到德国经济模式有自我改革的能力。比如现有德国的福利制度已经大刀阔斧的在改革,德国极大地改革了劳动力市场,从而增加它的灵活性。
福利改革就意味着德国人的福利水平有所下降了,比如推迟了领养老金的年龄,以及降低了养老金的水平。此外,德国也进行了税制改革,通过税制的改革,使企业税和直接税下降,与此同时间接税有一点上升。我们还进行了医改,把劳动力成本和医疗成本分割开,以往,人们会认为卫生费用、医疗费用成本雇主负担50%,这样医疗成本就成为了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这其实会降低德国企业的竞争力。但是我们在1999年就开始进行了改革,2005年已经改革成功。
监事会制度与企业用工保险为宝马留住了“百年工匠”
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黄燎宇
李稻葵:我还要提出德国经济体制的另一大特点,在汽车产业这种实体经济发展领域,职工可以有序的参与企业决策,比如2万员工以上的企业必须要有20人的监事会,而监事会成员里职工占有的席位必须达到10人,其中3人必须是工会的会员,通过这种监事会机制把职工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职工真正的以企业为家,参与企业的管理。
总结起来,德国的工会体制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启示有两条:第一,合理协调劳资关系,让职工有序参与到公司管理中,尤其要避免恶性劳资冲突事件,产生一个有机的机制,让职工能够跟企业的老板、高层管理人员平等合作、合理协商。
第二,政府对企业用工提供保险。一般的政府做法是当工人失业以后提供失业保险,德国不一样,德国是对用工提供保险,比如说2009年以来德国的很多企业经营短期出现下滑,企业将工人原本一周五天的工作日减到三天,工资只付三天,工人失去的另外两天工资60%由政府提供,一旦经济转好,工作时间从三天回到五天,这样减少劳动力市场上过多的摩擦。
当然,在这里我还有一个问题,希望罗兰贝格先生可以回答,德国经济如日中天,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已经凸现出来,是不是可以理解德国出口的不仅是宝马车,其实还是一种思想,一种德国特有的经济体制?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2点击了解>> OFweek产业研究院-2019超快激光器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报告
-
12月13日立即申请>> 中国(合肥·肥东)AIoT企业家政企座谈会
-
12月13日立即报名>>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12月26日立即预约>> 【润欣科技在线直播】探索5G时代的WiFi6应用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