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中国机械工业竞争力增速09年开始回落
OFweek工控网讯:5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年《产业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并正式发布了《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3)No.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王燕梅副研究员就机械工业的竞争力作了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机械工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提升速度比较快,但09年之后受国内外经济发展影响增速开始回落。
21世纪以来,中国机械工业经历了高速增长的10年,我们这个报告根据出口的情况做了国际竞争力,基本走势跟行业的情况也是比较相似的。近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从世界机械工业几大国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在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几个指标方面提升的速度比较快,但是从2009年以来一些竞争力的指标表现出了跟过去10年不同的走势。
首先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基本是一直往上提升的速度,到2009年我们出口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还是上升的趋势,一直到2011年达到15%的比率。这个口径是比较大的,包括机械和运输装备,比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口径要大一些。
二是贸易竞争力指数。这反映净进口的相对的情况,机械工业是在2004年才实现了出口高于进口的情况,但是竞争力指数从2004年增长比较快,2008年达到最高的水平,2009年和2010年有所下降,2011年稍微有一些上升。
三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这个指数反映的是行业是不是在中国来说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行业,大于1是表示是出口优势行业,从2005年开始机械产品成为中国的出口优势产品,这也是一个体现抛物线的走势,在2009年达到最高点,然后有所下降。
最后一个指标是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出口单价的国际比较。我选择三个产品:车床、发电机组和轴承及零件。从价格情况来看,基本是小幅上升的幅度,这样的竞争力指数是用中国的出口价格比上世纪前十位出口价格的平均值,可以看出从价格来看,从这个指数来看,车床的竞争力是属于比较低的水平,轴承零部件比较低,发电机组基本上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这是中国的情况。
我们做了日本、德国、美国和中国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比较,这几个国家都是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的程度,中国是很快增长。贸易竞争力指数,这也是基本相似的,中国本来是负的转为正,增长的速度在前几大国家里是最快的,显示比较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机械在日本来说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在德国也是,但是在美国慢慢变成了一个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中国也是一个比较快的走势,但后两年有所下降。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进出口贸易反映竞争力的情况,其实是国家在这个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体现。主要的影响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包括国际分工、国际演变、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要素供给和价格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等等。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26日立即预约>> 【润欣科技在线直播】探索5G时代的WiFi6应用
-
1月3日立即申请>> 2020长江商学院智造行业创新创业沙龙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产业研究院-2019超快激光器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报告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