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迷思:招工中介眼中的中国代工业
“今年再做一年就换行,这个行业也就再有个十多年的发展时间,到时候再换可就晚了”。
2010年末,李强(化名)在河南省濮阳市某县的县城外第一次看到了富士康招工的广告牌子,一位看起来真诚可靠的姜老师告诉他,廊坊富士康急缺工人,每个月至少能赚到四千块钱。交了七百元的中介费后,他跟几十位打工者一起被送到了廊坊,在进入富士康工厂前,他们先与一家天津的中介签了派遣合同,入厂一个月后,只拿到1200元工资的他终于知道自己被骗了,辞职出厂,就近找了一家“有后台”的公司当了一名替富士康招工的“黑中介”。
今年过完正月十五,李强和同事们马上奔赴山东和东北地区拜访各个技校及职业专科学校,以应付富士康即将来临的招工风潮。与外界疯传的富士康已不招工相反,在宣称冻结全国招聘的两个月后,富士康郑州和廊坊等内迁厂已经传出消息要逐步恢复员工招聘工作。
李强很幸运,在河北乃至东北地区并没有多少有经验的外出打工者,他有的是时间寻找猎物,而那些仍守在东莞寻找机会的黑中介们的生活却日渐艰难——富士康大举内迁后,沿海工厂需要的工人数量在大幅减少,大量需要工人的小型代工厂难以吸引有多年经验的农民工,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不愿再背井离乡赚取微薄的收入。
李强这样的黑中介已经敏感的感受到了代工行业的最大变化——物美价廉的中国农民工正在消失,代工模式在不断迁徙之后面临成本上升和人力短缺的双重尴尬。
代工厂孤独内迁
“我们跟代工厂的关系是互相帮助,富士康在内迁之前那几年对中介还是比较排斥的,因为本身富士康在深圳不愁工人加盟,很多中介在中间起的是负面作用,甚至会假冒富士康招聘,然后把人往其他公司带,双方并不融洽。但现在廊坊和郑州厂对各类中介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现在还会提前放消息给我们,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问题:缺人。”
在李强看来,富士康内迁工厂的吸引力远不如深圳厂,深圳两个字本身就代表着无限的机会,这是全国其他地区都没有的品牌优势,以富士康郑州厂为例,并没有多少在深圳打工几年的河南籍员工愿意回郑州去。“对大部分离乡闯荡的人来说,回家继续做生产线工人并无吸引力,更愿意去其他管理松散的本地工厂工作。”
在中介圈子里,有声音认为富士康此前的冻结招聘是一种故作姿态。富士康在大陆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150万,几乎每天都会有近千人的人员流失,无论苹果订单的增加或减少,招聘都是常态。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2点击了解>> OFweek产业研究院-2019超快激光器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报告
-
12月13日立即申请>> 中国(合肥·肥东)AIoT企业家政企座谈会
-
12月13日立即报名>>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12月26日立即预约>> 【润欣科技在线直播】探索5G时代的WiFi6应用
-
1月3日立即申请>> 2020长江商学院智造行业创新创业沙龙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