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波:中国已成国际工程机械淘汰品垃圾场
大半年时间过去了,两台已经无法作业的日本小松牌挖掘机依然停放在广州番禺区大石镇的一个村口。
近日,记者近距离观察这两台挖掘机,只见车身外表斑驳,局部的黄漆已经脱落,铲斗等不少部件已被拆卸……在附近施工的工友李湘云告诉记者,至少7、8个月前,他就看见这两台挖掘机停留在这。这些设备下一步的命运,很可能是被当成废铁变卖。
在国内众多的工地上,都遍布着不少印有卡特彼勒、小松、日立等LOGO的工程机械产品。它们中不少是从国外淘汰而来的二手设备,由于用户体验后认为 “价格合理质量不错”,在过去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而最终,它们中的大多数会像前述两台挖掘机一样,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度过“下半生”,最终沦为废铁。
4月18日,全球最大的工业拍卖公司——利氏兄弟拍卖行将在北京顺义举办在中国的首场无底价公开拍卖会。多数观点预计,这场活动将会促使世界各地的二手工程机械产品涌入中国。
然而,这一现象已逐渐引起一些业内人士的担心——进口二手工程机械市场混乱、渠道分散、环保超标,大量涌入的二手设备会不会让中国成为工程机械“垃圾场”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变相的进口行为会对国产品牌新设备及二手设备的销售产生极大冲击。
“中国成了工程机械垃圾场。”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近日通过微博感慨道,因为二手工程机械的进口“禁而不止,死灰复燃”。
二手机多为个体用户购买
3月9日,北京信达众联科技有限公司经理何兆云在该公司旗下的铁甲工程机械论坛发起了一场关于“中国是否应该限制进口二手工程设备”的网络辩论赛。其中,正方的观点认为,基于环保隐患与监管机制不足,应该限制进口二手工程设备;反方则表示,市场有买卖自由,不应该限制。
“我们正在调研,期望能反映出行业用户的情况。”何兆云表示。
过去几年,大量的国外二手工程机械产品通过各种途径,涌入中国。以典型的挖掘机产品为例,2011年,国内市场挖掘机总销量大约为17万台,其中自主品牌挖掘机新机销量仅占39.11%,进口二手挖掘机的占比则达到约14.25%。
专门从事上述生意的上海大力神二手挖掘机网负责人汪先生向记者描述了他们的操作流程:首先是成立自己的公司,然后与卡特彼勒、小松等外资品牌在国内的代理商进行合作。在环节上,对资质是有要求的,必须经过报关。而这些进口二手产品的销售对象,一般都是个体用户。
记者在广州随机采访了多位二手工程机械机主,他们多对这类实用性较强的外国产品给予了肯定和青睐。“进口的二手工程机械产品还是很受欢迎的,与我国自主品牌的二手工程机械相比,前者在价格和质量上更有优势。”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12月26日立即预约>> 【润欣科技在线直播】探索5G时代的WiFi6应用
-
1月3日立即申请>> 2020长江商学院智造行业创新创业沙龙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产业研究院-2019超快激光器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报告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