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再次海外合作 升级中国制造
以技术创新作为基础,产品开发及销售随之也得到大幅度提升。2012年上半年中联重科中报显示,中联重科已达到了整个国内重工机械行业奋斗了十几年都未能实现的记录:公司已成功将中联品牌泵车销往德国,这是中国泵车自主品牌首次进入德国市场;中联800吨履带吊成功出口伊朗,创中国制造履带吊产品出口最大吨位记录;塔机产品自去年与德国JOST公司高端技术合作后,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符合欧洲FEM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性能在全球同型号的塔机中稳居第一,全新开发的平头系列塔机T320-16获准进入新加坡市场,今年5月成功中标海外项目超大型塔机采购定单,创造了中国超大型塔机出口新纪录。中联重科成为产品高新技术研发最大的受益者。
中联跨国技术合作 不断“升级”中国制造业
据悉,目前我国碳纤维产业主要集中在合成材料和终端产品应用两个环节,仅少数企业从事原丝生产和碳纤维材料生产,且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此次中联重科与RIBA合资建立高性能碳材料有限公司,将借助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制造有效弥补国内此领域原材料供应不足问题。一旦研发成功并形成规模,将会有效满足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及其它有“高碳材料”需求的行业采购,并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产品“升级”。
有媒体报道,此前中联重科在不断“升级”中国制造业产品、进行跨国技术合作方面不遗余力。资料显示,2008年成功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顶级品牌意大利CIFA公司,2011年买断塔机高端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全套技术,而这一举措使中联塔机获得了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准入证、设立了德国研发中心,进一步强化了中联重科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
谈及中国企业一直畏难的欧洲市场及跨国合作,中联重科副总裁、海外分公司总经理何文进表示“中联进入欧洲的目的就是建研发基地,深入利用欧洲成熟的人力资源、产品的研发资源,从而研发出对路的产品。”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中联重科海外布局的目标明确和清晰,可见一斑。
如果说,此前中联收购CIFA、买断德国JOST技术是为了获取成熟的管理模式、技术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的话,那么此次针对“碳纤维等高强复合材料”零部件所进行的研发生产,将中联跨国合作的目标直指上游的原材料高科技的研究及生产领域,而由此带来的衍生价值就是利用高新技术材料“升级”国内制造业装备水平。作为一家有前瞻意识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中联重科一直走在行业的前面。
近些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在不断增加,海外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作为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的引领者,中联重科也在不断调动着全球资源,稳步推进自身的国际化进程,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效率,有计划、有重点地快速实现了海外战略布局。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2点击了解>> OFweek产业研究院-2019超快激光器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报告
-
12月13日立即申请>> 中国(合肥·肥东)AIoT企业家政企座谈会
-
12月13日立即报名>>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12月26日立即预约>> 【润欣科技在线直播】探索5G时代的WiFi6应用
-
1月3日立即申请>> 2020长江商学院智造行业创新创业沙龙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